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潮熱、盜汗、消瘦、血沉增高為其主要臨床特征。結核菌屬于分支桿菌屬,染色具有抗酸性,所以又叫抗酸桿菌。能引起人結核病的有兩種,即人型結核菌和牛型結核菌,以人型為主。結核菌從病人或帶菌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并隨灰塵飛揚于空中傳染他人,尤其是開放型肺結核病人,其痰液更是主要的傳播來源。其次,咳嗽、噴嚏也可污染空氣。其發病是否與機體的免疫力有密切關系。
肺結核患者常出現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發熱(多為午后潮熱)、倦怠乏力、盜汗、食欲減退和體重減輕,鎖骨上下、肩胛區叩診濁音,可聞及細濕羅音,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痰結核桿菌培養陽性,提示結核有活動。
一線藥物為初治病例的首選藥物,異煙肼、利福平等,具有抗結核作用強、療效佳、毒性反應小,使用方便等優點。二線抗結核藥包括乙硫異煙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主要用于細菌對一線藥產生耐藥者,初治失敗的復治病例,這類藥毒性反應較多。
本病的預防,主要取決于體質的強弱,病情的輕重,治療的遲早。早期治療特別重要,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后一般良好;若治療不及時,遷延日久,全身虛弱明顯,預后一般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