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alcoholism)系指飲酒所致的精神和軀體障礙,酒精依賴(alcoholic dependence)系指慢性酒精中毒者一旦停飲,可產生一系列戒斷癥狀酒精(乙醇)飲用過量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先興奮后抑制作用,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實際上酒精依賴者經常處于中毒狀態中,我國酒精中毒的發病率比西方國家為低,但近年來其發病率似有增高趨勢,應予重視。
酒精中毒(alcoholism)系指飲酒所致的精神和軀體障礙,酒精依賴(alcoholic dependence)系指慢性酒精中毒者一旦停飲,可產生一系列戒斷癥狀酒精(乙醇)飲用過量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先興奮后抑制作用,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實際上酒精依賴者經常處于中毒狀態中,我國酒精中毒的發病率比西方國家為低,但近年來其發病率似有增高趨勢,應予重視。
(一)急性作用
1.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作用 乙醇具有脂溶性,可迅速透過腦中神經細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而影響細胞功能。乙醇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隨著劑量的增加,由大腦皮質向下,通過邊緣系統、小腦、網狀結構到延腦。小劑量出現興奮作用,這是由于乙醇作用于腦中突觸后膜苯二氮卓—Y—氨基丁酸受體,從而抑制了—氨基丁酸(GABA)對腦的抑制作用。血中乙醇濃度增高,作用于小腦,引起共濟失調;作用于網狀結構,引起昏睡和昏迷。極高濃度乙醇抑制延腦中樞引起呼吸、循環功能衰竭。
2.代謝異常 乙醇在肝內代謝生成大量NADH,使細胞內還原氧化比(NADH/NAD)增高,甚至可高達正常的2~3倍。酒精中毒時,依賴于NADH/NAD比正常的代謝可發生異常,如乳酸增高、酮體蓄積導致代謝性酸中毒;糖異生受阻可出現低血糖。
(二)耐受性、依賴性和戒斷綜合征
1.耐受性(tolerance)飲酒后產生輕松、興奮的欣快感。繼續飲酒后,產生耐受性,效力降低,需要增加飲酒量才能達到原有的效果。
2.依賴性(dependence) 為了獲得飲灑后的特殊快感,渴望飲酒,這是心理依賴。軀體依賴是指反復飲酒使中樞神經系統發生了某種生理、生化變化,以致需要酒精持續地存在于體內,以避免發生特殊的稱之為戒斷綜合征的病征。
3.戒斷綜合征 長期飲酒后已形成軀體依賴,一旦停止飲酒或減少飲酒量,可出現與酒精中毒相反的癥狀。機制可能是戒酒使酒精抑制GABA的作用明顯減弱,同時血漿中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升高,出現交感神經興奮癥狀。
(三)長期酗酒的作用
1.營養缺乏 酒飲料中每克乙醇可供給29.3kJ(7kcal)熱量,但不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氨基酸等必需營養成分,因而酒是高熱量而元營養成分的飲料。長期大量飲酒時進食減少,可造成明顯的營養缺乏。缺乏維生素B1可引起Wernicke—Korsakoff綜合征、周圍神經病。有人有對維生素B1需要量增多的遺傳性,也可能作為發病的誘因。葉酸缺乏可引起巨細胞貧血。長期饑餓、糖供應不足時,脂肪分解占優勢,肝內相當一部分乙酰CoA被合成酮體。
2.毒性作用 乙醇對粘膜和腺體分泌有刺激作用,可引起食管炎、胃炎、胰腺炎。乙醇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自由基,可引起細胞膜脂質過氧化,造成肝損害。
1.酒精中毒可并發Korsakoff綜合征和Wernicke腦病。
2.酒精中毒者(和其他營養不良的病人一樣)可出現小腦變性。它的病理和臨床特征可能與Wernicke腦病相同。姿勢和步態共濟失調可在幾周或幾個月內緩慢起病,也可突然起病。
3.Marchiafava-Bignami病是一種罕見的胼胝體脫髓鞘病變,發生于慢性酒中毒病例,主要見于男性。
4.病理性醉酒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綜合征。其特征為,在飲用較少量酒后反復出現自發動作,極度興奮以及攻擊性或無法控制的不合理行為。
5.慢性酒精中毒可并發煙酸缺乏病。
6.慢性酒精中毒致癲癇發作。
①不可克制的飲酒沖動。
②有每日定時飲酒的模式。
③對飲酒需要超過其它一切活動。
④對酒精耐受性的增高。
⑤反復出現戒斷癥狀。
⑥只有繼續飲酒才可能消除戒斷癥狀。
⑦戒斷后常可舊癮重染。
在臨床表現方面,最常見的早期癥狀為四肢與軀干的急性震顫,患者不能靜坐或穩定地握杯,易激動和驚跳,害怕面向他人,常見惡心,嘔吐和出汗,若給飲酒,上述癥狀迅速消逝,否則會持續數天之久,進一步發展,可有短暫錯覺幻覺,視物變形,發音不清或狂叫,隨后可出現癲癇發作,48小時后可產生震顫譫妄。
慢性酒精中毒者常呈人格改變,變得自私,乖戾,對工作和家庭不負責任,終日嗜酒如命,常有說謊,偷竊等違紀行為,患者常伴有軀體疾患,包括慢性胃炎,肝硬化,吸收不良綜合征,周圍神經炎及心肌損害等,慢性酒精中毒常見的精神障礙有以下諸類型:
一、震顫譫妄(delirium tremens)
為慢性酒精中毒者突然停飲后出現的急性精神障礙,患者意識模糊,興奮,驚恐與幻視,伴有發熱,多汗,血壓升高,心動過速,舌唇和四肢粗大震顫及瞳孔散大,嚴重時可有抽搐發作,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血沉增快及肝功能損害,發作一般持續3~4天,癥狀于夜間加劇,以熟睡告終,醒后可完全恢復,譫妄經過不能回憶,一般經支持治療均可迅速好轉,嚴重譫妄病人可用氯丙嗪肌注或靜脈滴注,少數病人可死于心力衰竭,或轉為Korsakov綜合征。
二、Korsakov綜合征
為慢性酒精中毒者的后遺癥,臨床特征為近記憶和定向障礙,錯構和虛構,判斷障礙和情緒欣快,酒精中毒所致的本綜合征,被認為是營養不足和硫胺缺乏所致,但經B族維生素治療,很少能完全恢復。
三、酒精中毒性幻覺癥(alcoholic hallucinosis)
常為長期飲酒者突然停飲后緩慢發生,在意識清晰狀態下產生侮辱性或威脅性幻聽,呈現焦慮不寧,可持續數周,數月或更久,本癥病因頗有爭議,目前多數認為真正酒中毒性幻覺癥十分罕見。
四、酒精中毒性偏執狀態(alcoholic paranoidstate)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對其配偶產生猜疑,常表現為嫉妒妄想,也可見被害妄想,有認為本類病例最后都是慢性精神分裂癥,只是與慢性酒精中毒的巧合而已。
1、開展反對酗酒的宣傳教育,創造替代條件,加強文娛體育活動;
2、飲酒時做到“飲酒而不醉”的良好習慣,切勿以酒當藥,以解煩愁,寂寞,沮喪和工作壓力等;
3、飲酒時不應打亂飲食規律,切不可“以酒當飯”,以免造成營養不良;
4、一旦成癮,應迅速戒酒,對戒斷綜合征應細心照料,重者必須入院治療,可應用抗飲酒藥物,如戒酒硫和痢特靈以中止飲酒,對酒產生厭惡感;也可在飲酒時應用阿撲嗎啡皮下注射,造成厭惡性條件反射而戒酒;
5、在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戒酒及癥狀明顯好轉之后,應幫助他們解決人際關系問題,并使他們取得社會性康復。
1、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
2、肝功能,腎功能。
3、電解質及無機元素檢測。
4、心血管檢查。
5、腦電圖,肌電圖。
6、胃腸疾病其他特殊檢查。
7、CT檢查。
1、可多喝水(溫開水、淡鹽水、糖水或蜂蜜水、綠豆湯等),降低血中酒精濃度,并加快排尿,使酒精迅速隨尿排除。
2、多吃水果,如梨、橘子、蘋果、西瓜、番茄等,用果糖把乙醇燒掉。
3、可服用維生素B1和維生素E,促進乙醇的分解。
4、醉意較濃的,可取白糖5克加食醋30毫升,待白糖溶解后,一次飲服。
1.輕癥患者應立即戒酒。如酒癮已深,以往曾發生癲癇、譫妄、幻覺等戒斷癥狀,為防止驟然停飲導致戒斷反應,可予氯丙嗪口服或肌注。
2.及時清除胃內容物:伴惡心、嘔吐的患者,應鼓勵其吐出胃內容物,以減少乙醇的吸收,能配合者可采用誘導嘔吐的方法,昏睡或昏迷的患者不宜采用誘導嘔吐的方法,以免發生窒息。未合并藥物中毒者不主張洗胃,由于乙醇對胃黏膜刺激存在個體差異,且洗胃機的負壓作用易引發胃出血。同時,洗胃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護理工作的風險。
3.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及時準確地執行醫囑。遵醫囑補液的同時應用納洛酮、呋塞米、保護胃黏膜的藥物,納洛酮是目前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的首選藥物,應根據患者病情輕重程度采用不同的劑量,一般取納洛酮0.8 ~1.2mg加入10%葡萄糖40ml中靜脈推注,1h后癥狀無改善可遵醫囑再重復應用0.4~0.8mg另外,在補液500ml后給予呋塞米靜脈推注,不僅有利于乙醇的稀釋與排泄,還可避免未完全清醒患者如廁帶來的麻煩。
4.國外曾用行為療法戒酒,在接觸酒類同時,應用阿撲嗎啡或吐根堿,以產生惡心嘔吐;也有服用戒酒硫,使酒的氧化停滯在乙醛階段,體內乙醛蓄積會引起惡心嘔吐、大汗、心悸、心前區疼痛和難受的"瀕死感",從而建立厭惡酒類的條件反射。要達到長期戒酒目的。主要需了解病人形成酒精依賴的心理社會因素,因人制宜地采取措施,使病人樹立戒酒的信心和決心。戒酒時應對其慢性中毒癥狀作對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