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門靜脈炎系指門靜脈主干及其肝內分支的化膿性炎癥。本病常與多發性細菌性肝膿腫并存。門靜脈分支所供給的臟器如有化膿性病灶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病變范圍可涉及門靜脈主干或其分支,或整個肝內門靜脈屬支。
化膿性門靜脈炎系指門靜脈主干及其肝內分支的化膿性炎癥。本病常與多發性細菌性肝膿腫并存。門靜脈分支所供給的臟器如有化膿性病灶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病變范圍可涉及門靜脈主干或其分支,或整個肝內門靜脈屬支。
化膿性門靜脈炎的發生與感染有關。其具體發病原因如下所述。
1、凡屬門靜脈分支引流的臟器有化膿性病灶者均可引起本病。最常見的疾病是闌尾炎、闌尾膿腫、腹腔內的膿腫、化膿性膽管炎、肝膿腫等;其次有結腸憩室炎、回腸憩室炎、壞死性胰腺炎、盆腔化膿性病灶、前列腺膿腫、膽管及痔瘡等手術后感染,胃腸道惡性腫瘤、腹腔內血管血栓形成等。
2、嬰兒以臍靜脈感染為主,青壯年以闌尾炎及闌尾膿腫最多見。老年常以不同原因的膽道梗阻和惡性腫瘤等繼發感染為主要病因。
3、病原菌主要為革蘭陰性菌,以大腸埃希桿菌居多,也有厭氧菌感染。
?
化膿性門靜脈炎可見原發病的癥狀,還可見膿毒血癥癥狀、肝臟情況的變化等。化膿性門靜脈炎可并發膿毒血癥、消化道出血、腹膜炎和肺膿腫。
化膿性門靜脈炎可見原發病的癥狀,還可見膿毒血癥癥狀、肝臟情況的變化等,其具體臨床表現如下所述。
1、原發病的癥狀
化膿性門靜脈炎常繼發于多種病癥,如繼發于闌尾膿腫時右下腹有壓痛及反跳痛;有肝膽化膿性疾病時,可表現為肝臟腫大、肝區疼痛,以及右上腹或墨菲點壓痛。前列腺膿腫和女性生殖器官化膿性感染時可有相應臨床表現。
2、膿毒血癥癥狀
有弛張高熱、畏寒等。
3、肝臟情況
肝臟腫大,質地中等,肝區疼痛和壓痛,伴輕度黃疸。
4、其他情況
腹肌緊張,但因腹膜刺激引起的腹脹而欠明顯。1/4有脾大,并發脾靜脈炎時脾臟巨大。因胃腸道淤血可有嘔血與黑便。1/5患者疾病早期有惡心、嘔吐和腹瀉。慢性肝病者可出現腹水。
?
化膿性門靜脈炎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預防,其具體預防措施如下所述。
1、通過病因調查做好病因預防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手段。
2、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盡可能尋找病原,進行對因治療。
3、平時積極參加戶外運動,增強個人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
4、定時參加體檢,發現病情及時到醫院就診。
?
化膿性門靜脈炎的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沉、血細菌培養及影像學檢查,其具體檢查方法如下所述。
一、血液檢查
1、幾乎全部患者患者在血常規檢查中有白細胞明顯增高,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常伴有輕度到中度貧血,血沉增快。約1/4患者肝功能異常。
2、血細菌培養因肝臟濾過作用常呈陰性,只有在肝靜脈累及時才會陽性,故血培養需反復進行,致病菌以革蘭陰性桿菌最多見,也有厭氧菌的混合感染。
二、影像學檢查
1、X線:胸片檢查可顯示膈肌抬高、橫膈運動受限制及反應性胸腔積液等征象,腹部平片有時可于門靜脈處見到氣體影。
2、CT:可顯示門靜脈內氣體和門靜脈及其分支透光性增強等改變,尤其在CT增強掃描時更加明顯。如見到門靜脈血栓形成并延伸至脾靜脈或腸系膜靜脈,也是CT診斷的重要依據。肝內門靜脈與肝內膽管走行常一致,但肝內門靜脈血栓和肝內膽管的梗阻性擴張卻明顯不同。在增強掃描時可見到較低密度的門靜脈分支與梗阻性擴張膽管相伴行,但門靜脈主干形成血栓后則無此征象。
3、B超:特別是超聲多普勒對診斷有很大的幫助。超聲多普勒可準確判斷病變及蔓延的程度及范圍,并可通過反復觀察,檢測治療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能夠顯示受累門靜脈管壁增厚、回聲減弱、內壁不光滑、外界模糊不清、管腔擴張、腔內栓子等病變。
4、血管造影:直接門靜脈造影和選擇性動脈造影也對本病診斷有一定的幫助,可見到門靜脈系統血栓形成并且有離心血流。
化膿性門靜脈炎患者飲食宜清淡,要合理搭配膳食。其具體飲食注意事項如下所述。
一、化膿性門靜脈炎患者宜食飲食
1、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2、宜吃增強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膳食纖維食物。
二、化膿性門靜脈炎患者宜忌飲食
1、忌吃容易產氣的食物,如紅薯、洋蔥、黃豆。
2、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米粑。
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花椒。
化膿性門靜脈炎一旦確診,應及時處理原發病灶,可行原發感染灶切除或膿腫引流術,如肝內門靜脈積膿和肝膿腫可行經皮肝穿刺引流。同時,應積極使用抗生素,其應用原則為盡早、足量、聯合,以迅速控制炎癥。抗生素需經靜脈給藥,以盡快提高血中藥物有效濃度。可選用第三代或第二代頭孢菌素類藥,或采用氨基糖苷類與新型半合成青霉素聯合應用,青霉素過敏者亦可用喹諾酮類藥物。并加強全身支持治療,厭氧菌感染時應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