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藥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簡稱藥肝,是指由于藥物或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臟損害。可以發生在以往沒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來就有嚴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種藥物后發生程度不同的肝臟損害,均稱藥肝。目前至少有600多種藥物可引起藥肝,其表現與人類各種肝病的表現相同,可以表現為肝細胞壞死、膽汁淤積、細胞內微脂滴沉積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老年藥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簡稱藥肝,是指由于藥物或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臟損害。可以發生在以往沒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來就有嚴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種藥物后發生程度不同的肝臟損害,均稱藥肝。目前至少有600多種藥物可引起藥肝,其表現與人類各種肝病的表現相同,可以表現為肝細胞壞死、膽汁淤積、細胞內微脂滴沉積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損害的藥物有數百種,其中以中樞神經系統作用的藥物如氯丙嗪、安定;化學療法藥物如磺胺類、異煙肼、利福平,對氨基水楊酸等,抗生素:紅霉素,苯甲異惡唑青霉素;抗病毒藥:齊多夫定,解熱鎮痛藥如吲哚美辛、保泰松、對乙酰氨基酚,水楊酸等,抗癌藥如氨甲喋啶,6-硫嘌呤,5-氟尿嘧啶;其他如睪酮類,雌激素類,某些黃體酮避孕藥,抗甲狀腺藥,以及某些中藥如黃藥子,蒼耳子等也可造成藥物性肝損害。
藥物在肝臟內進行代謝,通過肝細胞光面內質網上的微粒體內一系列的藥物代謝酶(簡稱藥酶,包括細胞色素P-450,單氧化酶,細胞色素C還原酶等)以及胞漿中的輔酶Ⅱ(還原型NADPH),經過氧化或還原或水解形成相應的中間代謝產物(第Ⅰ相反應),再與葡萄糖醛酸或其它氨基酸結合(第Ⅱ相反應,即藥物的生物轉化),形成水溶性的最終產物,排出體外。最終代謝產物的分子量大于200的經膽系從腸道排出,其余的則經腎臟泌出。
藥物引起肝臟損傷的機制可能為:①藥物及其中間代謝產物對肝臟的直接毒性作用,這類藥肝可以預知;②機體對藥物的過敏反應或對藥物特異質反應(idiosyncracy)生成的中間代謝產物的過敏反應。是機體對藥物及代謝產物或對藥物及代謝產物與肝內大分子共價結合的復合物產生的免疫反應。這類藥肝是不可預知的。
藥肝的發病機制可通過改變肝細胞膜的物理特性(粘滯度)和化學特性(膽固醇/磷脂化),抑制細胞膜上的K+,Na+-ATP酶、干擾肝細胞的攝取過程、破壞細胞骨架功能、在膽汁中形成不可溶性的復合物等途徑直接導致肝損傷,也可選擇性破壞細胞成分,與關鍵分子共價結合,干擾特殊代謝途徑或結構過程,間接地引起肝損傷。
老年急性藥物性肝病可并發慢性藥物性肝病,進展型導致肝硬化,重癥可發生肝性腦病和肝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是肝細胞受到廣泛、嚴重損害,機體代謝功能發生嚴重紊亂而出現的臨床綜合征,簡稱肝衰竭。肝衰竭發生于許多嚴重的肝臟疾病過程中,癥候險惡,預后多不良。
老年藥物性肝病在臨床上主要分為4種情況,癥狀表現分別如下。
1、有接受藥物史,急性藥物性肝病最為常見,以肝細胞壞死為主時,臨床表現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發熱、食欲不振、乏力、惡心、黃疸和血清轉氨酶升高(正常的2~30倍),ALP和白蛋白受影響較小,高膽紅素血癥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與肝損嚴重程度相關。病情輕者,停藥后短期能恢復(數周至數月);重者發生暴發性肝功能衰竭,出現進行性黃疸,出血傾向和肝性腦病,常發生死亡。
2、以過敏反應為主的急性藥肝,常有發熱、皮疹、黃疸、淋巴結腫大,伴血清轉氨酶、膽紅素和ALP中度升高。藥物接觸史較短(4周以內)。
3、以膽汁郁積為主的藥肝,有發熱、黃疸、上腹痛、瘙癢、右上腹壓痛肝大伴血清轉氨酶輕度升高,ALP升高明顯(2~10倍),結合膽紅素明顯升高(34~500μmol/L),膽鹽、脂蛋白、GGT及膽固醇升高,而線粒體抗體陰性。一般于停藥后3月至3年恢復,少數出現膽管消失伴慢性進展性過程。而膽管損傷為不可逆,進展為肝硬化。
4、藥物引起的慢性肝炎與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的臨床表現相似,輕到無癥狀,而重到發生伴肝性腦病的肝功能衰竭。生化表現與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血清轉氨酶、GGT的升高。進展型導致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癥及凝血功能障礙。
?
老年藥物性肝病的分級預防措施如下:
1、一級預防
對既往有藥物過敏史或過敏體質的病人,用藥時要特別注意。對有藥物性肝損害病史的病人,避免再度給予相同或化學結構相似的藥物。對肝、腎病患者,營養障礙者,藥物的使用和劑量應慎重考慮。
2、二級預防
病人在用藥期間,特別注意監測血象,肝、腎功能。監視藥物的副作用。
3、三級預防
停用可能引起藥肝的藥物。給予護肝和非特異性解毒治療,防止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腦病。
4、危險因素及干預措施
病人一旦出現發熱、黃疸、納差、乏力和血清轉氨酶升高,立即停用有關藥物。讓患者臥床休息,合理營養,保證熱量,維生素供給。給予護理和非特異性解毒治療。嚴重肝損害和明顯膽汁淤積者,可給予促肝細胞生長素和思美泰治療。合并肝性腦病者,給予精氨酸和六合氨基酸治療。
?
急性過敏性肝損害時,白細胞數和嗜酸粒細胞數多增加,肝功能以血清轉氨酶(ALT),堿性磷酸酶(ALP)升高為本病特點;其次尚可有血清膽紅質,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γ-谷氨酰轉肽酶(GGT),乳酸脫氫酶(LDH),血清膽汁酸濃度升高等,血漿白蛋白也可減少;尿三膽可呈陽性。
?
老年患有藥物性肝病后,應在飲食上多加注意,盡量減少肝臟負擔。飲食注意有以下幾點:
1、患者應該多吃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肉類、魚類、蛋類、奶類、各種豆制品等等,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
2、患者應該限制高糖、高脂肪類食物的攝入,否則可能會在肝臟處堆積,形成脂肪肝,從而加重病情。
3、患者應該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水果,比如南瓜、胡蘿卜、菠菜、黃瓜、西紅柿、蘋果、葡萄等,一方面,能夠補充人體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另一方面,還能夠預防病情惡化,促進病情恢復。
4、患者應該多吃一些菌類食物,比如木耳、香菇、蘑菇等,不但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還有抑制腫瘤、抗癌的作用。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不能多吃油炸、油膩、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
老年藥物性肝病的治療主要包括停止服用致病藥物,再輔助其他治療方式。具體方案如下:
一、治療
1、常規治療
?。?)一般治療:停用致藥物性肝病或有可能引起藥物性肝病的藥物,是重要的治療。大多數患者停用有關藥物后病情可逐漸減輕或恢復。及時臥床休息,待病情好轉后逐漸增加活動。
?。?)藥物治療:
①葡醛內酯(肝泰樂,葡萄糖醛酸內酯):在體內解毒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許多毒性物、藥物多與本品結合后排除,并可降低肝淀粉酶的活性,阻止糖原分解,使肝糖原增加,脂肪貯量減少,故可用于藥物性肝病的治療。用法:口服:0.1~0.2g,3次/d;肌肉或靜脈注射:0.1~0.2g,1~2次/d。
?、诹蚱樟_寧(凱西萊):是新型代謝改善解毒劑,具有較強的防治四氯化碳、乙醇及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肝損傷,防止三酰甘油的堆積,保護肝線粒體結構,改善其功能。用法:0.1~0.2g/次,靜脈滴注,療程2~4周。
?、酃入总针?泰特,阿拓莫蘭)還原型谷胱苷肽,參與體內多種重要的生化代謝反應,抑制肝組織內過氧化物產生和三酰甘油堆積,防止乙醇誘致的肝細胞變性、壞死,以及肝纖維化等損害的發生。藥理研究證實,對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損傷亦具有防治作用。用法:0.6g/次,1~2次/d,肌注或靜脈滴注。
?、芟佘盏鞍彼?思美泰):是蛋氨酸和三磷腺苷(ATP)在腺苷蛋氨酸酶作用下產生的化合物。能有效地增強肝細胞的代謝,促進膽汁的排泄,有減輕肝臟膽汁淤積和肝功能恢復的作用。用法:10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靜滴。
?、菥S生素C:為水溶性維生素,可用于治療急性肝炎和砷、汞、鉛、苯等慢性中毒時的肝臟損害,并可增加機體抵抗力。3~5g加葡萄糖或生理鹽水中靜滴。
⑥針對有關藥物給予相應的解毒劑:如異煙肼引起的肝損害,可用較大劑量的維生素B6靜脈滴注;應用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劑量過大所致的肝損害,應及時靜脈滴注乙酰半胱氨酸。亦可用蛋氨酸(甲硫氨基酸)治療。
?、哂羞^敏現象、黃疸較深、病情較重者,可并用適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待病情改善后逐漸減量,可連用2~3周。
嚴重黃疸或肝功能衰竭的病人,考慮血漿置換療法。重癥病人,有條件應做肝移植。
2、擇優治療
?。?)硫普羅寧(凱西萊):0.1~0.2g,1次/d,靜脈滴注,療程2~4周。
?。?)谷胱苷肽(泰特):1.2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250ml中靜滴,療程2~4周。
?。?)以膽汁淤積為主的藥物性肝病,可給予腺苷蛋氨酸,10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250ml靜滴,1次/d,療程2~4周。
3、康復治療
急性期需臥床休息,飲食清淡適口,營養豐富。待病情好轉后逐漸增加活動?;謴推诳勺鲞m宜的體育鍛煉,如太極拳、氣功等。
二、預后
對藥物性肝損傷發延誤及時治療,病死率可高達10%左右。如能及時診治,一般預后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