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是指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壞死,為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的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xiàn)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使部分心肌因嚴重的持久性缺血而發(fā)生局部壞死。臨床上有劇烈而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發(fā)熱、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發(fā)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是指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壞死,為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的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xiàn)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使部分心肌因嚴重的持久性缺血而發(fā)生局部壞死。臨床上有劇烈而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發(fā)熱、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發(fā)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基礎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較少見于冠狀動脈痙攣,少數(shù)由栓塞、炎癥、畸形等造成管腔狹窄閉塞,使心肌嚴重而持久缺血達一小時以上即可發(fā)生心肌壞死。心肌梗死發(fā)生常有一些誘因包括過勞、情緒激動、大出血、休克、脫水或者嚴重心率失常等。
一、缺血和梗死
心肌梗死的原因是缺氧導致的心肌細胞破壞。由于這些細胞無法通過冠狀動脈獲得新陳代謝所需要的氧,因此造成心肌的梗死。供血的減少有下面后果,心肌長時間獲不得血液的情況下死亡并不會重生。因此心臟的功能不斷減弱。在心肌梗死末期時,心室會因為內(nèi)部血液的壓力而往外擴大形成心室動脈瘤,導致心博出率下降,使身體各部位的組織或器官無法獲得充分的血液灌流。
二、動脈粥樣硬化
心臟病發(fā)作最常見的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膽固醇和纖維組織逐漸地在動脈壁上留下斑塊,一般這樣的斑塊的形成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但有時斑塊會不穩(wěn)定而破裂,堵塞動脈造成血栓的形成。這可以在數(shù)分鐘內(nèi)發(fā)生。假如有足夠的斑塊破裂導致冠狀動脈的堵塞,則會形成心肌梗死。
血流問題幾乎總是由于動脈內(nèi)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所導致的。因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心肌梗死的最主要原因。
人們很容易得心肌梗死,因為心肌梗死多是由于人們的情緒激動,或是便秘等原因引起的,多會危及到人們的生命,而且心肌梗死的并發(fā)癥還很多。下面為大家介紹下心肌梗死的常見并發(fā)癥:
1、心臟破裂
約占致死病例3%~13%。常發(fā)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內(nèi),好發(fā)于左心室前壁下1/3處。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彈性,心肌壞死、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釋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導致的心壁破裂,心室內(nèi)血液進人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間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頭肌斷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關閉不全,導致急性左心衰竭。
2、陳舊型心肌梗死切面
約占梗死病例10~38%。可發(fā)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纖維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組織在心室內(nèi)壓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繼發(fā)附壁血栓、心律不齊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
多見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區(qū)內(nèi)膜粗糙,室壁瘤處及心室纖維性顫動時出現(xiàn)渦流等原因而誘發(fā)血栓形成。較小的血栓可發(fā)生機化,但多數(shù)血栓因心臟舒縮而脫落引起動脈系統(tǒng)栓塞。
4、急性心包炎
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發(fā)生漿液性或漿液纖維素性心包炎。約占心肌梗死的15%,常發(fā)生在MI后2~4天。
5、心律失常
約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傳導系統(tǒng),引起傳導紊亂,有些可導致心臟急停、猝死。梗死區(qū)心肌收縮力喪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見原因,約占心肌梗死的60%。
6、心源性休克
約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積>40%時,心肌收縮力極度減弱,心輸出量顯著減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導致患者死亡。
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癥狀是不同程度的胸痛和不適、虛弱、發(fā)汗、暈眩、嘔吐、心跳不穩(wěn)定,有時心肌梗死也會導致昏迷。胸痛是最常見的癥狀,病人一般將它描寫為積壓、緊束的感覺。有時下頜、頸部、臂膀、背部和腹部也會隨之疼痛,尤其左臂或頸部容易疼痛。心肌梗死造成的胸痛往往長于30分鐘。約四分之一的心肌梗死沒有任何癥狀,尤其老年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會是這樣無癥狀的。他們往往會感到虛脫、昏厥或無力。約一半的心肌梗死病人在發(fā)病前就有前兆癥狀如心絞痛。
防治心肌梗死,包括很多方面,必須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加以注意,下面是預防心肌梗死的基本方法。
1、絕對不搬抬過重的物品
搬抬重物時必然要彎腰屏氣,其生理效應與用力屏氣大致類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誘發(fā)心肌梗死的常見原因。
2、放松精神
愉快陜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對任何事物要能泰然處之;參加適當?shù)捏w育活動但應避免競爭激烈的比賽,即使比賽也應以鍛煉身體增加樂趣為目的,不以輸贏論高低。
3、適度鍛煉
一般來說,要達到鍛煉的目的,每周至少要有三次認真的體育鍛煉,每次不少于20分鐘,但也不宜超過50分鐘。鍛煉結束時要做一些放松活動,不應立即停止活動,更不應鍛煉后馬上上床休息,否則容易引起頭暈,對心臟不利。運動鍛煉不要過度,過度會導致血壓急劇上升,使左心室過度疲勞和促使發(fā)生心力衰竭。運動量一般可視年齡和健康狀況而定。
4、不要在飽餐或饑餓的情況下洗澡
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水溫太高可使皮膚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向體表,可以造成心腦缺血。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洗澡間一般悶熱且不通風,在這樣環(huán)境中人的代謝水平較高,極易缺氧、疲勞,老年冠心病病人更是如此。
5、要注意氣候變化
在嚴寒或強冷空氣的影響下,冠狀動脈可發(fā)生痙攣并繼發(fā)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氣候急劇變化、氣壓低時,冠心病病人會感到明顯有不適。資料表明,低溫、大風、陰雨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誘因之一。所以每遇氣候惡劣時,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適當加服擴冠藥物進行保護。
6、應急措施
如果出現(xiàn)心肌梗死的先兆癥狀,千萬不要驚慌,首先病人應立刻臥床,保持安靜,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立即請醫(yī)生上門,就地診治。同時做好送往醫(yī)院的準備。交通工具必須平穩(wěn)舒適。病人應避免走動,情況相對穩(wěn)定時以擔架運送。運送途中可持續(xù)或間斷使用硝酸甘油等擴冠藥。癥狀嚴重心電圖變化時按心肌梗死處理。梗死先兆得到及時處理的病人,有的可免于急性心肌梗塞,有的即使發(fā)生心肌梗死,梗死范圍也較小,癥狀較輕,并發(fā)癥少,易于康復,存活率明顯提高。
心肌梗死的嚴重性可以非常不同。一般急救人員、急診室醫(yī)生和專門護理心臟病的護士很快能夠診斷普通的心肌梗死。但小的心肌梗死往往不被患者發(fā)現(xiàn),得不到治療,其結果可以是突然死亡或心力衰竭。要進行完整的診斷需要看病人的病史、心電圖和驗血來測定心肌損害。超聲心動圖和心肌試驗也很有用。
1、心電圖
心肌梗死在心電圖中導致ST段升高和T波變化。心肌梗死后往往可以看到受損的心組織特有的Q波。假如ST段不升高的話心肌梗死要通過診斷心酶的水平來確定。
2、驗血
心組織合成的蛋白質(zhì)也可以在血液中找到。到1980年代為止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和乳酸脫氫酶(LDH)被用來測試心損傷。后來發(fā)現(xiàn)心肌損傷后肌酸激酶中的MB亞組(CK-MB)不正常的上升是非常典型的。今天的指南一般推薦肌鈣蛋白I或T。在永久性損傷出現(xiàn)前這些蛋白質(zhì)的含量上升。肌鈣蛋白上升加上胸痛是近期內(nèi)會發(fā)生心肌梗死的強烈預兆。
過去要病史、心電圖和驗血全部驗證才算診斷了心肌梗死。最近驗血已經(jīng)非常可靠,其酶的上升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心肌梗死的證明了。心電圖可以幫助確定心肌損傷的位置。病史則可以在以后的驗血和心電圖檢查中提供比較數(shù)據(jù)。
在困難的情況或者需要干預恢復病人血流的情況下,則可以使用血管造影術。使用插入病人動脈的導管可以鑒別受堵塞或狹窄的血管,可以使用血管成形術作為治療方法。使用血管造影術需要很高的經(jīng)驗,尤其在緊急狀態(tài)下非常困難,不是總可以在數(shù)小時內(nèi)完成。一般需要專業(yè)心臟學家進行。通過球囊膨脹造成血管破壞的可能性非常小,假如發(fā)生的話需要緊急開胸進行心臟手術。在插入導管的地方一般病人會有瘀斑,少數(shù)情況下血腫。血管撕裂的可能性極小,假如發(fā)生的話可以使用局部注射止血劑來治療。
心肌梗死是一種急癥。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使部分心肌因嚴重而持久的缺血發(fā)生的局部壞死。營養(yǎng)與飲食對心肌梗死的預防也很重要。要取得良好的預防效果,在飲食方面要做到:
1、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尤其是發(fā)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zhì)為主,并避免過冷過熱的膳食。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并愛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jīng)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
2、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yǎng)。以改善機體,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yǎng)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飲濃茶、咖啡。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以防止或減輕并發(fā)癥,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一般建議低鹽飲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鈉喪失過多,則不必過分限制鈉鹽。膳食中的鈉、鉀、鎂的攝入,應據(jù)病情隨時調(diào)整。
4、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時,常有胃腸功能率亂,飲食更應注意。發(fā)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zhì)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如果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后,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于消化。
心肌梗死是臨床內(nèi)科常見的急危重癥,祖國醫(yī)學無心肌梗死的病名,但依據(jù)它的臨床表現(xiàn),可歸屬于中醫(yī)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疇。近年來,由于中醫(yī)中藥的積極參與搶救治療,心肌梗死的治愈率明顯提高,死亡率大大下降,充分顯示了中醫(yī)藥治療心肌梗死的優(yōu)勢。
1、益氣活血化瘀
用于氣虛血瘀所致的心肌梗塞,為氣虛是導致血瘀的重要因素,血需氣的推動,氣虛無力運血而致瘀,治療心肌梗死益氣活血是基本的原則。
治療藥物:定心塞通口服液,藥物有人參、黃芪、蜈蚣、水蛭、當歸、桃仁等組成。
2、益氣除痰活血化瘀
本病機為本虛標實,“虛”主要表現(xiàn)為陽虛、氣虛、陰虛。“實”主要表現(xiàn)為由虛而導致的痰濁瘀阻、氣滯血瘀、肝氣郁滯。
治療藥物:竹茹、枳殼、桔紅、法半夏或膽南星、茯苓、甘草、丹參、黨參。
3、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
用于既具有氣陰兩虛,又有瘀血內(nèi)阻的心肌梗死患者。
治療藥物:黃芪、人參、麥冬、五味子、丹參、三七等組成,可根據(jù)臨床脈證加減用藥。
4、益氣溫陽活血化瘀
用于陽氣虛衰、瘀血阻絡的心肌梗死患者。
治療藥物:以參附桂枝湯加減,益氣溫陽,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