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應注意哪些問題 兒童用藥八大注意事項
1. 嬰兒皮膚和粘膜的相對面積大于成人,粘膜細膩,皮膚角質層薄,藥物吸收快。一些外用制劑,如新霉素軟膏和阿托品滴眼液,可能會因皮膚滲透而引起全身性不良反應。因此,家長應考慮上述因素,盡量避免使用一些外用制劑。
2. 一般來說,感冒和發燒不應隨意使用抗生素。如果你必須使用它們,你也應該選擇青霉素;當確實需要使用抗生素時,不能連續使用幾個療程。
3. 不要同時使用氨基糖苷類藥物,如慶大霉素和卡那霉素,不僅會增強療效和抗菌范圍,還會增加毒性; 使用后要密切觀察。耳鳴、耳內腫脹、口面麻木、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早期中毒癥狀時,應立即停藥,必要時請醫生診治。
4. 兒童不應服用成人制劑。例如,速效感冒膠囊等復合制劑含有中樞神經興奮劑咖啡因。高燒兒童服用后容易誘發抽搐,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
5. 對抗生素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引起的毒副作用,
6. 在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時,應注意鐵制劑不是營養補充劑,不能長期服用,而應注意維生素C,避免與鈣片、牛奶、茶同時服用。鐵應遠離兒童,以避免兒童過度服用和中毒。
7. 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病。市場上有很多感冒藥。具體選擇用藥時,必須根據兒童感冒的癥狀考慮,對癥下藥。 例如,你可以選擇含有解熱鎮痛成分的藥物,打噴嚏的人可以選擇含有鼻粘膜收縮成分的藥物。此外,在對癥治療的同時,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也應根據不同的原因進行治療。
8. 四環素會損害兒童的牙釉質,形成黃斑牙,甚至影響骨骼發育。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四環素是成人劑型,兒童不應使用,孕婦和乳房婦女也應謹慎使用。此外,氨茶堿、成人滴鼻凈、激素、興奮劑、安眠藥等,禁止兒童使用,防止中毒。
小提示:
不要用錯藥
使用錯誤藥物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匆忙服用藥物,沒有仔細觀察,包裝標記不清楚,口袋里有幾種藥物,只看藥片的大小、顏色,外用藥物作為內部服用,或面部特征滴藥物混合錯誤,或服用失效變質藥物等。
為了避免這些錯誤,我們必須這樣做
一、口袋里放一種藥。
第二,藥名、用途和用法要寫清楚。
三、各系統的藥應分門別類,分開存放。
四、外用藥、內用藥、外用藥、內用藥分開存放。
五、用藥前要仔細檢查核對,千萬不要馬虎。
六、注意藥物是否變色、變質,不要湊合。
另外,使用時要好好計算劑量,原來是成人藥,看是否適合兒童。總之,用藥要慎重,不要亂用.不要看藥片小,一錯極了。
相關鏈接
兒童占我國總人口的30%,兒科疾病占所有疾病的20%。一項調查發現,住院兒童中發生了324例。ADR(藥物不良反應)患者44人,成人6人以上.9%,而新生兒ADR發生率高達24.4%。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地的聾啞學校,70%的學生年輕時使用藥物不當。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兒科用藥應該更加重視。但我國兒科藥師僅占總藥師的10%,兒科藥師較少。
但在這種情況下,專門為兒童開發的藥物很少,兒童必須參照成人劑量使用成人藥物。藥學專家認為,兒科藥物主要是傳統的經驗藥物,國內外文獻介紹了許多兒童藥物劑量的計算方法,但一般與年齡、體重、體表面積和成人劑量的比例轉換是分不開的。事實上,這些方法將兒童視為按比例縮小的方法"小大人",不同年齡兒童的生理特征沒有充分考慮。
一般藥品說明書中的兒童劑量有兩種表達方式,即"小兒酌減"并按每公斤體重用藥。
兒科藥物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美國FDA沒有非常完善的兒科藥物臨床試驗規范,大多數企業提供的臨床數據都是基于成人試驗的。目前使用的兒科藥物基本上是成人藥物經過長期臨床實踐成熟后允許用于兒童的。公斤體重是目前最科學、最現實的計算方法。
減肥藥"鹽酸芬氟拉明"有些人心肺受損
據報道,食欲抑制劑用于治療肥胖"鹽酸芬氟拉明",從1988年到2004年3月,關于瓣膜性心臟病和心律失常的不良反應報告發生在全國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記錄中。
國家ADR(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近日對藥物不良反應進行了信息通報。
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專家介紹,鹽酸芬氟拉明是一種擬交感胺衍生物,是治療肥胖的苯丙胺食欲抑制劑。芬氟拉明引起瓣膜性心臟病和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據了解,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藥物不良反應病例報告數據庫中,芬氟拉明有16893起不良反應報告,涉及心、肺、神經等系統。
藥品監管部門特別指出,藥品就像一把雙刃劍,既有治療作用,又有不良反應。因此,通知不良反應的藥物并不意味著它們是不合格的藥物,也不是"毒藥"、"假藥"、"劣藥"和不能用。國家定期作出《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旨在提醒公眾,注意藥品存在的安全性隱患,盡量避免嚴重藥品不良反應的重復發生,從而為保障社會公眾用藥的安全筑起一道有效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