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藥加點什么不會那么苦 巧服中藥讓你少苦口
常言道"良藥苦口",中藥以其苦味和難以入口而聞名,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服用中藥。然而,對于某些疾病,最好服用煎劑。那么,在服用湯藥時,如何找到減少苦味的方法呢?
常言道"良藥苦口",中藥以味苦難入口而聞,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吃中藥。如今,在劑型改革中,中藥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工制成丸劑、散劑、丹劑、膏劑、注射劑等,使藥液直接注入肌肉甚至靜脈發揮作用。然而,對于某些疾病,最好服用煎劑。例如,在治療腸炎或痢疾后,湯不僅與病菌一起進入胃腸道"短兵相接",發揮殺菌消炎、解痙止痛的作用,大量水分吸收后,還可糾正吐瀉引起的機體脫水,其功效不亞于靜脈補液。另一個例子是治療泌尿系結石。湯藥不僅起到消炎、解痙、止痛、止血的作用,還能吸收大量水分,進入腎盂,進入輸尿管、膀胱甚至尿道。"洶涌"的尿液"飛流直下",沖擊結石向下移動有利于其"驅逐出境"。
服用湯藥時,可以找到減少苦口的方法。煎好的中藥,不妨涼一會兒再喝,因為人舌的味道和液溫有關,37℃口感最敏感,低于37℃當味覺減弱時,最好將湯冷卻至30℃左右喝下,并且使藥液"長驅直入"快速送到舌根,一飲而盡,盡量不要接觸舌尖,因為舌尖對味道最敏感。還可以取一根較厚的吸管,將藥液直接吸入舌根吞咽,以減少與舌尖接觸和口腔停留的時間。喝湯后,喝幾口溫開水,洗凈嘴里殘留的水"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