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前身“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三工程局醫院”)始建于1962年,于2020年9月成功改制,是德州市衛健委直屬的二級綜合公立醫院,同時更名為德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醫院目前開放床位363張,分南、北兩個院區。醫院現有職工484人,其中高級職稱99人、中級職稱118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19人。設置63個部門,其中臨床醫技科室44個,綜合管理及后勤服務部門19個。
醫院擁有全新1.5T磁共振、高檔GE大寶石750能譜分析CT、GE Optima 620新一代124層CT、西門子16層螺旋CT,GE、西門子、日立等高端彩超,GE Optima IGS 330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數字診斷X射線機(DR)、數字胃腸機、普蘭梅卡全數字口腔全景機、移動數字床旁機,美國雅培化學發光實驗儀、五分類全自動血球儀、光譜SPCR實驗室、HIV實驗室、光量子美容儀等先進診療設備300余臺套。
醫院自2014年以來不斷完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系統建設,全面建成數字化醫院。
醫院高度重視學科建設。成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國際會診中心”、“腦與神經系統疾病專科聯盟臨床研究基地”等聯盟單位。成功創建省級卒中中心、市級創傷中心。久負盛名的皮膚科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緊密合作,復雜疑難皮膚病診療能力和皮膚醫學美容的診療能力進一步提升,并設立德州市皮膚病健康教育基地。作為市級臨床重點專科的心內科不斷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在成熟開展冠脈支架等診療技術的基礎上,成功開展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和房顫射頻消融術、房、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成功實施“局部麻醉下行冠狀動脈及腦血管和雙腎動脈造影術+PCI手術”,一個手術入路同時完成心、腦、腎三個器官的造影檢查和冠脈支架治療術,介入診療技術明顯提高,進一步提升了心血管專業在德州的區域影響力。胸外科的胸腔鏡腹腔鏡聯合,微創食管癌根治術;神經科的急性卒中的溶栓+取栓技術;骨外科的全膝關節置換,膝關節單髁置換;影像科的早期小肺癌人工智能AI 輔助診斷;消化科內鏡下的息肉和腫瘤切除術;針灸治療心梗和眼底病等技術均已達到先進水平。科研能力不斷提高,“改良多模態MRI篩查技術在前列腺癌高危人群中的應用研究”等課題入選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發展項目,多項科技成果,榮獲德州市科技進步獎,部分達到省內領先水平……醫院的學科水平穩步提升,發展逐步進入快車道。
醫院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醫院每年招聘50名左右的醫學高等院校優秀畢業生,為醫院的長足發展做好人才儲備,為醫院注入“新鮮血液”。
醫院積極加強對外合作。融智聚力,積極融入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圈,“北引北京,南融濟南”。通過與北京醫師協會合作,成功引進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等全國優質資源;與哈特瑞姆心臟醫療集團緊密協作,合作共建心臟病學中心,心血管內科、神經科等專業能力提升取得明顯成效。
醫院充分體現公益性職能,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借助北京醫師協會專家會診中心德州中心互聯網云診斷平臺,醫院成功建成醫學、影像遠程會診中心,從而更好地為州城百姓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診療服務。醫院成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等醫院的醫聯體分診診療聯盟單位成員。充分利用上級醫院專家優勢資源,全面提高常見病、多發病、疑難危重癥患者的救治能力。真正實現了“在德州七院看北京專家”、“在家門口享受北京、濟南專家優質醫療服務”的目標。醫院率先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開創了網約護士護理新模式,滿足了失能老人及不方便就治患者的就醫需求。
為進一步落實分級診療政策,醫院開展資源下沉活動。運河經濟開發區所有衛生院成為醫院的醫聯體單位,土橋醫院成為德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的分院,醫院選派專家和技術骨干定期開展診療業務,解決患者看病難“最后一公里”問題。
醫院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升級改造國醫堂,增加了專家診室,擴張病房300平方米;成立“山東省名老中醫劉昭純教授傳承工作室”,定期邀請省級知名專家坐診,開展門診、帶徒示教、學術講座;醫院充分發揮針灸理療技術專長優勢,以精湛的技術和滿意的效果贏得了眾多患者和群眾的一致好評,中醫藥技術開花結果。
醫院始終堅持“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以人為本、技術立院、科技興院”的醫院宗旨,努力打造德州值得老百姓信賴的人文醫院,以精湛的技術、優質的服務贏得了廣大患者的良好口碑。醫院先后榮獲亞洲醫院管理獎、全國人文建設創新醫院獎、電建集團雙文明單位、德州市行風民主評議先進單位、德州市富民興德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80余項,成為老百姓信得過的醫院。
薪火相傳一甲子,踔厲奮發再作為。站在建院60周年新起點,德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將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不斷提升優質醫療服務,著力打造“德州市第一家有溫度的醫院”,用責任與擔當譜寫“健康德州”新的壯麗篇章!憶往昔,崢嶸歲月,薪火相傳;看今朝,六十芳華,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