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始建于1948年10月,建院至今63年的歷史,前身是南陽地直機關公費醫療門診部(地直公療醫院)。1995年11月撤地設市,改為南陽市第三人民醫院,現已發展成為南陽市離休干部、城鎮職工、新農合醫保定點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療教學協作醫院和網絡會診中心分中心,南陽市中韓整形美容專家手術基地,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小兒腦癱手術治療定點醫院,河南省殘疾人申請機動車駕駛證體檢醫院,南陽市傷殘軍人鑒定定點醫院,南陽市120網絡單位。按照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要求,于2007年10月成立七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堅持“預防為主,為民惠民”方針,以醫院為依托,開展“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康復、基本醫療”等六位一體的服務。
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醫院確立了“大專科、小綜合”的發展之路,堅持“科技興院、以人為本”的辦院宗旨,抓質量、樹形象、創品牌、增效益,醫院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醫院已經發展成為一所面向全社會開放的二級綜合醫院,現有職工330余人,開放床位320張。各級各類技術人員290人,正高級9名,副高級26名,中級職稱(醫藥護技)87名,初級職稱173名,研究生6名,本科86名,大專以上135名,南陽市各專業委員會副主委16名,每年外送國家級醫院進修培訓3--5名,省級進修10--20名,每年組織業務講座院內70--80次,外請專家12次。
醫院開展的診療項目:開設的科目有預防保健、全科醫療、內科、外科、婦產科、計劃生育、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中醫科、腸道傳染病、急診醫學、康復醫學、麻醉、疼痛、醫學檢驗、醫學影像、中醫、中西結合。病房設有: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老年康復科、微創外科、整形美容外科、疼痛科、婦產科病房;急診、120急救站;門診設有:中西醫內、外科、中醫美容科、婦科、眼、耳鼻喉、口腔科、針炙、理療室;醫技科室有超聲、檢驗、放射、消化科、準分子、碎石中心等科室。配備有最先進的大型進口設備:美國GE-VolusonE8四維彩超1臺、德國西門子四維超聲診斷儀2臺、美國史賽克腹腔鏡1臺、以色列飛頓光子治療儀1臺、德國西門子16排CT1臺、鑫高益磁共振1臺、德國西門子歡悅CT1臺,意大利數字胃腸X線機1臺、美國雷賽準分子激光治療儀1臺、日本尿沉渣分析儀1臺、日本彩色電子胃鏡1臺、多功能多參數中央監護系統、心電工作站等設備。
醫院近年來的發展情況1、在歷屆領導努力的基礎上,近年來院班子成員團結一心、求真務實,圍繞“大專科、小綜合”的醫院發展定位,爭創“二甲”醫院。首先提出要從醫院實際出發,堅持以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為主線,建章立制,逐步完善制定適合醫院的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大力倡導“增收節支、開源節流”;抓管理、促發展、增效益。工作有計劃、有安排、有布置、有檢查、有落實,做到了從嚴治院、從嚴管理,推動醫院全面、協調、可持續、健康發展。近年來,醫院門診量、住院量、業務收入穩步上升。
2、認真落實“一、五、六”工作思路,創品牌、增效益。一是把握一個重點即:安全醫療;五是抓好五項工作即:改革創新、目標管理、基礎建設、優質服務、團結穩定;六是實現安全醫療、科技興院、經營收入、基本建設、職工生活福利、文明單位建設等六項目標。以質量效益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外向市場抓營銷,內轉機制嚴管理,提升醫院素質,實現各項工作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3、實行全員競爭上崗,為深化醫院內部體制改革,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盡快建立適應經濟發展和醫院內部管理的新格局,實施競爭上崗、優勝劣汰、素質保崗、能上能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用人機制,建立起“一崗一薪、易崗易薪、崗效掛鉤”的分配模式。
4、在醫院現有基礎上,完善基本建設,使科室結構布局合理,結合醫院等級評審工作要求,爭創“二甲”醫院。科室分配:醫院堅持四個傾斜,向臨床一線傾斜;向學科帶頭人傾斜;向技術骨干傾斜;向安全責任大、勞動強度高的崗位傾斜,減少全院拿平均收入科室的份額。
5、加強科室管理,完善醫院考核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各項民主生活會制度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成立了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藥事委員會、經濟管理委員會、醫療安全管理委員會、設備論證管理委員會,保障職工參與醫院管理的民主權力,積極推行院務公開制度。每周四下午院長辦公會、每周五院務會、每周一科主任、護士長例會,每月10日,由各職能科室主任組成的考核委員會,按章對各部門、各科室安全生產、醫療質量、護理質量、勞動紀律、醫德醫風、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經濟指標運行等情況進行考核。對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在月考核通報中對表現好的予以表揚、獎勵,差的進行批評、處罰,有效激發了全院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6、近年來,醫院特邀西安交通大學胡書孝教授、臺灣管理專家潘良吉教授、北京大學劉燕翌教授、中歐國際醫院管理中心首席培訓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附屬醫院王華教授先后到院進行全員培訓授課,利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養人才。組織中層人員到武漢信諾九州管理培訓中心、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參觀學習;組織部分中層及管理人員到鄭大一附院、鄭大三附院、鄭州市第五人民醫院、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宏大心血管醫院等單位參觀學習。三年來,每年借“九九重陽節”醫院舉辦“關愛老人、送溫暖”健康活動。并特邀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病研究所10位專家和南陽市名老中醫進行了大型免費義診、免費講課、會診、保健咨詢和為轄區內6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等服務。
7、2010醫院成為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療教學協作醫院和網絡會診中心分中心,按照協議內容規定,在協作期內醫院將不定期派醫護人員到鄭大第一附屬醫院進修、培訓,鄭大第一附屬醫院也將組織相關人員到醫院進行義診、講學和技術指導;醫院收治的疑難、危重病人,可請鄭大第一附屬醫院進行會診;雙方利用自身技術、教學、人才優勢合作進行醫療、醫藥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定期舉行醫療醫藥技術交流會。合作項目增加了醫院醫護人員進修學習的機會,增加了接觸疑難雜癥病例的機會,在醫療經驗和醫療新技術上給醫院醫護人員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醫院與鄭大第一附屬醫院的合作,相信將會帶領醫院全體職工進入一個新的醫療領域,使醫院的醫療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8、醫院狠抓成本控制,堵塞漏洞,向目標管理要效益,各科以醫院下達的成本支出計劃為目標成本,把成本指標量化到各個崗位和環節,調動每個職工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倡導節約型醫院,節約每一度電,節省每一滴水,每一張紙, 小到生活用品、辦公用品,大到醫療耗材、物資器械,一定要本著勤儉節約的原則。醫院將制定有關節約的新措施,進一步規范申請、登記、審批等手續。各臨床、醫技科室要對醫用耗材、器械和物資進行嚴格管理,杜絕浪費。
9、按期完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圍繞二甲醫院標準實現婦產科、手術室達標,建立ICU,改善超聲科、檢驗科、放射CT及院內環境。圍繞老年病特色增開1—2個住院病區,增開適合老年人檢查評估的3—5個輔助檢查項目,增開特色門診1—2個。強重點科室、部門建設與管理,這是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的根本所在。做好“五室兩中心”建設(五室:手術室、重癥監護室、新生兒室、內鏡室、血液透析室,兩中心:供應中心、靜脈配置中心),5年內建成靜脈配置中心。
10、2009年2月,醫院邀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著名微創外科專家司亞卿教授來院進行“微創腹腔鏡”手術,成功利用腹腔鏡為子宮肌瘤患者和闌尾炎患者實施手術,在醫院和患者中間引起強烈反響,手術的成功標志著醫院在微創技術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11、積極推行醫院信息化建設,現已更換醫院HIS服務器,老服務器做備份服務器使用,基本上可以保證醫院數據的安全(HIS部分),使醫院的HIS管理系統運行速度得到提高,完成了病案管理軟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平臺即時結報平臺;電子病歷;電子醫囑;臨床路徑;病歷質控等。
12、隨著南陽市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區框架不斷拉大,原有的醫療布局已不能滿足現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尤其是中心城區以北地區無大型醫療機構,數百平方公里尚無一家二級以上醫療單位,致使數十萬群眾就醫困難。為優化醫院布局,盤活優質醫療資源,按照中心城區醫療衛生機構設置規劃,在鴨河成立鴨河工區管理委員會,建立區域中心城區。市領導親自批示:市第三人民醫院目前所處地理位置不合理,面積狹小,不利于發展,建議同意該院搬遷的指示,欲將南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整體搬遷至該區。因此醫院組織論證并咨詢有關部門,擬在鴨河工區征地200畝,自籌部分資金,擬建設定編床位1000張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新建醫院根據國家2008年修訂版《綜合醫院建設標準》為依據,建設由急診部、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研、教學、康復保健、療養、中醫養生、保障系統、行政管理和院內生活用房等設施構成,承擔該區域百姓預防、醫療、保健任務的綜合醫院。
醫院發展愿景1、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速,醫院被定為南陽首家“老年病醫院”。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現有基礎上,更好地為中老年患者及家屬提供便捷服務,以中、高端消費群體、醫保患者、離退休干部的就醫需求為主,開展“預防、保健、治療、康復、抗衰老”五位一體的全程貼心服務。五年后使醫院成為河南省乃至全國老年病專科醫院的典范。
2、根據2012年市衛生行政工作會議要求,加快醫院搬遷擴建步伐,在未來10年爭創“三甲”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