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千年綢都,朱德故里,三國文化發祥地,連接成渝經濟圈的節點城市,一個有著豐厚底蘊的川東北經濟文化重鎮。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就座落在南充這個嘉陵江畔的魅力之城。
醫院始建于1974年,現在是川東北醫療、教學、科研相結合的省級醫學中心、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四川省優秀附屬醫院、四川省文明服務示范窗口單位,兩度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兩度被省人事廳、衛生廳、省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四川省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醫院占地面積282畝,建筑面積368984.88平方米,其中老區占地面積50畝,老區建筑面積74729.32平方米;現編制床位2500張,其中老區開放床位1647張。2013年門診、急診病人123萬人次,出院病人6.5萬人次,年手術2.7萬臺次,醫療輻射人口3000多萬,約50%病人來源于該市外。
該院現有在崗人員261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030人,護士1046人,正、副教授等高級職稱專家374人,中級職稱512人,初級職稱1395人,醫學博士60人,碩士280人,出國留學歸國人員46人次,博士、碩士生導師70人,省及省衛生系統學術技術帶頭人18人,后備人才43人,省醫學會和省醫師協會副會長1人,省各醫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42人,各醫學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和青年委員24人。該院現設一級臨床學科35個,醫技科室7個,行政后勤科室22個,是一所科室設置齊全、有較強實力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學科建設重視臨床學科建設,堅持創建“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發展格局。該院現有1個國家臨床重點建設專科(肛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中醫肛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內科學(〕、7個省級醫學重點學科(醫學影像學、風濕免疫學、臨床檢驗診斷學、普通外科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麻醉學、)和3個省級醫學重點建設學科(腫瘤學,泌尿外科學,心血管內科學、),形成了以心胸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婦產科,骨科等優勢學科為主體的專業技術團隊,建成了四川省風濕病治療中心和全國首批衛生部內鏡診療專業技術培訓基地,新近成立了肝膽胰腸研究所、神經疾病研究所和肛腸疾病研究所,進一步加強了學科建設和平臺建設的優勢地位。
技術水平隨著醫院綜合實力的提高,近三年新開展了腹腔鏡復雜肝葉切除術、腹腔鏡全胃或全大腸切除術、擴大胰-十二指腸切除術、Bentall手術、雙極射頻消融改良迷宮手術等國內、省內先進醫療技術項目,共計47項,樹立了在川東北地區的中心地位。
科研水平隨著學科建設的不斷深化,科技工作的重點地位也進一步落實。近5年來,醫院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2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資助項目15項,另有省部級項目24項,教育廳項目60項,衛生廳項目94項,市科技局項目39項;在中華系列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209余篇,SCI收錄80篇,Nature上發表1篇;榮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10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7項,榮獲四川省醫學科技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榮獲四川省醫學科技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臨床教學承擔了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學、護理學、口腔學、麻醉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婦產科專業、臨床醫學耳鼻喉專業、眼視光等專業1萬余名本科、專科學生的主要臨床教學任務。同時,醫學影像與核醫學、臨床內科學已獨立招收碩士研究生。
社會責任在處置非典、禽流感、三聚氰胺問題奶粉和甲型H1N1型流感等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抗震救災、災后援建、支醫扶貧、定點幫扶、醫療急救等方面中,醫院始終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勇挑重擔、沖鋒在前,發揮了川東北地區醫學技術中心的主力軍作用,受到老百姓和當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