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市位于青海省西南、玉樹州東部,東與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毗鄰。現在常駐人口約13萬,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地區,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93%,面積1.3萬平方公里,轄區內六鄉兩鎮一市。玉樹八一醫院的發展:1987年是衛生院,2008年是玉樹縣婦幼保健綜合醫院,2008年是玉樹縣婦幼保健綜合醫院,始建于2008年5月,其建筑面積為2974平方米,正式職工41人,其中副高4人,主治醫師9人,主管護師2人,醫師5人,護士20人;外聘臨時工25人,其中后勤5人,醫師5人,護士10人,技工5人;院內設有內、外、婦、兒、傳染、B超、檢查、放射等臨床醫技科室17個,并設床位120張。
2010年4月14日玉樹發生的7.9級大地震幾乎摧毀了整個玉樹,地震后的第一時間,醫院在上級部門領導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下,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經過兩年零四個月的援建,建成一所集醫療戰備、預防、教學及科研為一體的具有二級甲等規模的綜合性的公立醫院,并于2012年8月正式開業運營,為玉樹八一醫院(玉樹市人民醫院)。總投資超過2.2億元,占地面積18.86畝,總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其中醫療設備總投資6410萬元,主要大型醫療設備有核磁其振、16排CT、核素掃描、數字化X放射機、胸腔鏡、電子內窺鏡、多普勒心臟彩超、射頻消融機、高壓氧艙等,醫院臨床科室按照三級乙等醫院的配置,全院共有243名職工,其中在編人員122人,空崗18人,非專業人員8人。臨聘人員113人,其中副高5人,中級18人,初級86人。年接診門診病人3萬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000余人次。
自醫院建成以來,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同仁的幫助下,全院干部職工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學習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以“三基建設”為契機,為了長促的發展,尤其是醫療醫技方面,為緩解廣大農牧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現在基本滿足全市廣大農牧民的醫療需求工作。建院后各級領導對醫院的人員配置,資源的合理利用方面都做了合理的規劃,各個科室責任到位,分工明確,在人才培養方案,并逐步開展落實相關政策,設立人才培養專項基金,使醫院的運行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同時在各科室原有的基礎上針對本地區發病率較高的病例與長期科室發展的規劃建立了特色科室,如:傳染科的結核病診治、外科的腹腔鏡的開展、內科的心血管、糖尿病、檢驗科的PCR實驗室等,同時為了提高醫院內建設,開展了各類新技術70余例,實施了先住院后結算的住院模式,實行績效工資考核,印制了《軍民共換、譜寫大愛》開業一周年的畫冊《醫院制度匯編》,嚴格按照基本藥物目錄,實行藥品零差價,對婦科和兒科等薄弱科室利用淡季進行了集體進修的方式,為了以上工作落到實處,醫院把幾項工作當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事關農牧民經濟發展和維護農牧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大事,使他們看病方便、快捷、滿意、舒心的就醫環境和服務模式,讓更多的患者在本院享受到就地就醫的綠色通道,更好的釋放了醫院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醫院硬件設施在整個康區處于領先地位,目前醫院各個醫技科室設備使用率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醫院也為此推進信息化建設,打造數字醫院,以HIS為中心,全院病區實行了電子病歷,放射科建立了影像數字化管理系統(PACS),可對一些較為疑難的報告進行遠程會診;B超、內鏡、病理等科室采用了電子圖文報告;檢驗科LIS實現了HIS無縫鏈接,檢驗科與其他醫技科室“危急值報告”分別可通過網絡手段報送和自動提醒,實現了醫保異地結報。
醫院于2013年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集體獎,同時獲得人力資源部和衛生部頒發的國家先進集體獎,2014年6月通過了二級甲等評審初審,2015年8月份順利通過了二級甲等評審復審,復審的通過對醫院來說是一個新的里程碑,標志著醫院從全州醫療中脫穎而出,也被納入全國500強縣級醫院,這說明了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對醫院各個方面的肯定,也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奠定良好基礎,充分表明醫院已經走在全州醫療界前列,這將對以后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先決條件,也借此機會發揮資源、科室優勢,打造醫院自己的品牌,努力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推進醫療體系改革,以公立醫院改革為動力,積極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廉價的醫療服務。
玉樹八一醫院以“持續改進、干事成事”的管理理念。以人為本,自主、個性化、實現自我超越。在為更好的服務患者的同時,努力為醫護人員創造發揮潛能和才智的工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