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第二人民醫院成立于1973年5月11日,是昭陽區唯一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急救和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康復治療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和愛嬰醫院,曾被評為省、市級“文明單位”和國家、省、市級“巾幗建功”先進集體。承擔著對各鄉鎮衛生院及鄉村醫生進行專業技術培訓、進修和技術指導任務,也是醫學院校大、中專學生的教學實習醫院。昭陽區作為昭通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云南北大門交通樞紐,我院不僅承擔著昭陽區85萬余人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和職工醫療保險工作,還有流動人口及本市其他縣(包括鄰近四川、貴州地區)的群眾來我院就醫。
1973年,我院前身昭通縣人民醫院開始籌建。早期選址:縣城北郊李子園“洋人房”,系民國時期教會開辦的診所,土木結構,無住院部,民間俗稱李子園醫院。建院初期僅有職工30人,由昭通縣屬各醫療衛生單位及原云興街聯合醫院納入國家編制的部分人員組成,兼負醫訓班的授課工作。原址李子園道路泥濘、位置偏遠、人員緊缺、設備簡陋、藥品不全。但30位職工仍不畏艱難、滿腔豪情地開始創業。1973年5月,經昭通地委、縣委及政府同意,省衛生廳批準,決定新建昭通縣人民醫院,選址于當時的環城路西段,亦即醫院現在的地址。起初征地20畝修建門診部和住院部,門診部為磚混結構三層樓,占地984.5m2,建筑面積1831 m2;住院部為磚混結構三層樓,占地841.17m2,建筑面積2229.72 m2。1974年4月,門診部竣工。1975年5月,職工從李子園醫院、西街門診部遷入新醫院,命名為昭通縣人民醫院,時有職工80名。1978年3月,住院部竣工,4月在昭通地區人民醫院派員指導下,正式開始收治住院病人。1984年,醫院更名為昭通市人民醫院,隨著行政區劃的更改曾先后更名為昭通市人民醫院和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2001年撤地設市后更名為昭通市第二人民醫院,隸屬昭陽區管轄。1996年3月,經全院職工的努力創建,被云南省衛生廳評定為二級乙等綜合醫院。2013年9月,再經全院職工按照等級醫院創建標準嚴格要求、刻苦努力、辛勤工作、無私奉獻,于2014年1月被云南省衛生廳評定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目前醫院以此為起點,開始了三年后爭創三級乙等綜合醫院的工作。
醫院占地面積19773.8平方米,現有業務用房36942平方米。在科室設置中分別設有急診科、普外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骨創傷外科、頜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腎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內科、婦科、產科、兒科、麻醉科、口腔科、中醫科、康復理療科、檢驗科、放射科、功能科、院辦公室、醫務科、護理部、醫院感染管控辦、門診部、預防保健科、財務科、藥械科、總務科、人事科、醫保辦、保衛科、供應室、病案室、計算機信息中心等臨床和職能科室40個。編制病床數為800張,開設病床數80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