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肥鄉區(原肥鄉縣)獲得解放,人民政府建立的第一個衛生機構是民生藥房。1947年民生藥房隨三專署遷往曲周安寨,同年在肥鄉縣城建立民眾醫院,此即后來的縣醫院前身。
肥鄉區中心醫院屬全民事業單位編制,隸屬于邯鄲市肥鄉區(原肥鄉縣)人民政府。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該區建院最早,規模最大,醫療設備最齊全,醫療技術水平最高,服務質量一流,集醫療、保健、科研、教學于一身的全民所有制綜合醫院,擔負著全縣41萬人民群眾的醫療保健任務。
肥鄉區中心醫院位于肥鄉區東城街106號,占地面積29928.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27502平方米。建筑地理位置無水源地、無自然保護地、文物、景觀及環境敏感點,對環境不產生不良影響。職工共計374人,其中:退休63人,在職311人,專業技術人員259名。截止目前,開設床位300張,設有內一科、內二科、內三科、外一科、外二科、婦產一科、婦產二科、兒科、急診科等共30個科室。有大中型醫療設備20余臺(件),如德國西門子1.5T核磁共振、螺旋CT、西門子彩超、C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液透析機、電子胃鏡、心電工作站等。為改善診療條件醫院投資156萬歐元,引進6層螺旋CT機、數字化胃腸機、DR、彩超、麻醉機、監護儀、呼吸機等醫療設備54臺(套),為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0年市衛生局將該院列為邯鄲市中心醫院協作醫院,2012年該院又與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北大人民醫院、省二院腫瘤科、市二院骨科、中心醫院兒科、CT、放射、彩超等專家建立了長期協作關系,每周六在該院進行會診、查房、手術、閱片等知識講座,使該院的診治技術迅速提高。
目前在院領導班子帶領下,確定了“樹正氣、強管理、提高服務質量;細分工、嚴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抓建設、重人才、提高技術水平”的發展思路,制定了“一加強”、“三提高”、“五個一”的管理模式,健全了各種組織體系。曾先后派40余名中青年業務骨干到上級醫院進修深造,定期聘請上級專家教授到該院講學。利用信息化對全院各項工作進行督導,并深入臨床一線進行實查,使各種診療行為更加規范,技術力量日漸雄厚,科室設置日臻完善,形成了上有專家,中有技術骨干,下有人才儲備的良好格局。先后開展了直腸癌根治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膀胱腫瘤摘除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股骨頭置換術等,內科成功救治混合性腦卒中、小腦出血、主動脈夾層等,填補了該院多項空白。
面對飛速發展的醫學技術和群眾不斷增長的就醫需求,醫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堅持“服務立院、科技興院、人才強院”的發展戰略,牢固樹立抓管理、夯基礎、求發展的服務理念,經過積極開展“創先爭優”、“三好一滿意”、“修醫德、強醫能、鑄醫魂”、“做一個好醫生、當一名好護士”和“醫德、醫風、醫術”大討論、大轉變、大提高活動,對標定位找差距,完善措施抓管理,在干部執行力、病歷質量、制度建設、服務理念、技術水平等方面抓出了實效。另外還在院內倡導“對工作有熱情、對病人有同情、對同事有真情、對生活有激情”的良好院風,貫徹“向技術要效益、向服務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宣傳要效益”的管理理念,實現了醫院快速發展,全院干部職工形象有了大的轉變,服務水平有了大的提高,醫療技術有了大的創新,為把肥鄉縣醫院建設成設備一流、技術精湛、服務優質、管理先進、百姓放心、社會滿意的現代化醫院而奮斗。
該院先后被國家衛生部、省衛生廳、市衛生局分別授予二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多次獲得市委、市政府、市衛生局委員會、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公安局、市總工會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