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安醫大一附院北區前身為安徽省建醫院,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2008年12月整建制劃轉至安徽醫科大學管理,更名為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2022年5月,安徽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正式掛牌,中心實質性并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體化管理,更名為安醫大一附院北區。
安徽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安醫大一附院北區目前為“一院兩區”格局。新院區位于合肥市新站區,總建筑面積30余萬平米,一期開放床位1000余張。屯溪路院區位于合肥市屯溪路372號,占地23畝。
在建項目安徽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項目(一期)占地面積約1790㎡,建筑面積22282㎡,設有250張床位。項目明確“新舊融合、整體協調、平戰結合、靈活轉換”的總體設計思路,落實《安徽省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實施方案》要求,是構建安徽省“1+5+N”重大疫情分級分層分流醫療救治體系重要保證。項目已于2021年底開工,預計于2023年底投入使用。
醫院現有職工1235人,其中江淮名醫3人,高級職稱人才144人。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36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后備人選2人。
醫院學科設置齊全,專科實力雄厚。設有 36個臨床科室、14個醫技科室。普外科獲批國家和省級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病理科、公共衛生臨床檢驗中心為省級重點專科,吳香山中醫外科流派工作室入選全省首批中醫藥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血液內科為全省開展造血干細胞移植術的5家醫院之一。醫院擁有心臟介入、造血干細胞移植、單髁置換、體外膜肺氧合(ECMO)、4D植牙實時動態導航等100余項國內、省內領先水平的醫療技術。
近年來,醫院大力發展特色診療技術,先后成立安徽醫科大學疑難消化道疾病診斷中心、新生兒眼底篩查中心、中西醫結合全周期健康管理中心、舒適化診療中心、甲狀腺結節中心、房顫中心、胸痛中心等特色診療中心。積極融入長三角健康一體化進程,心血管內科、眼科、病理科、口腔科等一批龍頭科室先后加入長三角專科聯盟。
醫院配有64排CT、40排方艙CT、3.0T磁共振、DSA、體外生命支持系統(ECMO)、超高清腹腔鏡系統、數字病理切片掃描系統、全自動檢驗流水線、高檔全身應用彩超等先進醫療設備,擁有21間配備齊全的百級層流手術室。醫院實行數字化管理,通過“一卡通”就診、安康碼“一碼就醫”、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等技術手段構建起線上線下融合,高效便捷的互聯互通體系,促進就醫流程便捷化、精準化。
長期對標醫科大學直屬附屬醫院建設,醫院教學、科研實力突出。擁有集教學、培訓、考核為一體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設有24個教研室,現有在崗教師226人,承擔安徽醫科大學研究生、本科生教學任務。2020年獲批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16個臨床專業組可開展藥物臨床試驗。積極拓展科研平臺,與安徽醫科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共建超1000平米的實驗室和生物樣本庫。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10余項,省廳級科研項目60余項,發表SCI期刊論文160余篇。
近年來,醫院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全面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為主線,認真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以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強化政治引領,抓落實、謀發展、求突破、開新局,奮力推動醫院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建院以來,醫院積極履行公立醫院擔當使命,彰顯家國情懷,先后參與了唐山大地震、1984年安徽特大洪澇、汶川地震,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等全國重大災難事件的緊急救援。新冠疫情以來,先后派出醫護人員以及公共衛生管理團隊參與援鄂醫療隊、援滬醫療隊,工作業績受到各級領導肯定與鼓勵。派出大批醫療骨干參與援外醫療隊、“百醫駐村”、送醫下鄉、義診等公益志愿行動。數名職工榮獲“全國抗疫先進個人”“全國先進工作者”“安徽省抗疫先進個人”、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充分利用大型醫院的綜合優勢,發揮醫教研輻射帶動作用,與省內數十家縣(市)醫院建立醫聯體,診療基層百姓數十萬人次,2021年掛牌“臺胞定點醫療服務機構”。近年來,醫院先后獲評“全國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全國城市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愛嬰醫院”、合肥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