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涂縣人民醫院成立于1956年8月,是一所技術力量雄厚、專業學科及醫療設備較齊全的二級甲等綜合性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是縣域醫療和預防服務、臨床教學、技術指導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的骨干醫院,是全國首批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院之一。
當涂縣人民醫院是首批國家級“愛嬰醫院”,安徽省“復明工程項目”手術定點醫院,省級“轉崗培訓”和“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馬鞍山市緊急救援中心“院前醫療急救分站”。
2012年5月,當涂縣人民醫院被安徽省(原)衛生廳認定為二級甲等醫院。
一、醫院基本情況
醫院位于姑孰鎮太平府北路288號,占地面積160畝,建筑面積7.15萬平米。主體住院樓為15層建筑,面積4.66萬平米,感染科病區3705平米,門診樓1.44萬平米。
醫院按照三級醫院規模設計和建設,規劃床位800張。2013年5月18日整體搬遷。實際開放床位696張,手術室共有包括負壓潔凈、百級和千級在內的手術間12個,血液凈化中心血透機35臺。
2018全年醫院門急診量35萬人次;收治住院20923人次;潔凈手術部開展住院手術4273臺次。
二、科室設置臨床病區17個,包括感染科、重癥醫學科(ICU)、手術麻醉科、產科、兒內科、婦科、消化內科、呼吸(老年醫學)科、骨外科、普胸外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五官科、內分泌(腎內、風濕免疫)科、腫瘤內科、泌尿外科。
門急診臨床科室包括120院前急救分站、急診內外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內外婦兒科、全科醫療科、皮膚性病科、發熱門診、腸道門診、結核病門診、體檢中心、中醫科、康復(針灸、推拿)理療科、肛腸科、各專科專家門診等。
醫技科室13個,包括病理科、影像科(普放、CT、MRI、介入放射)、功能檢查科(彩超檢查、超聲碎石、心電圖、腦電圖、紅外乳腺檢查、經顱多普勒腦血流圖檢查)、內鏡中心(胃鏡室、腸鏡室、支氣管鏡室、C13呼氣試驗室)、血庫、檢驗科、藥劑科、病案室。其中超聲碎石、腦電圖、胃腸鏡分別歸于泌尿外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統一管理。
藥劑科下設門診藥房、住院藥房、急診藥房、中藥房。
職能科室包括院辦、黨辦、紀委辦、醫務科、護理部、財務科、人事科、質控辦、總務科、院感辦、防保科、信息科、內審科、醫保辦、績效辦、招采辦、醫療設備科等。
三、人員結構2018年底,醫院在崗職工711人,衛技專業人員占職工總數87%。執業(助理)醫師207人、注冊護士340人。中高級職稱245人,其中:主任醫師6名、副主任醫師26名,中級職稱醫護人員202名。本科學歷331人、研究生學歷10人(碩士3人)。后勤服務全部社會化。
四、醫療設備現有醫療設備600多臺,價值超過6000萬元。其中50萬元以上的大型醫療設備20余臺,包括鈥激光碎石系統、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全自動生化儀、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設備、超導型磁共振成像系統、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移動式C型臂X光機、腹腔鏡、醫用血管造影X射線機、邁瑞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全自動組織染色劑、通用型超聲內鏡圖像處理裝置等。
五、開展的臨床技術項目CT及MRI診療、腹腔鏡微創手術、鼻內鏡和電子喉鏡診療、前列腺電切術、鈥激光腔內碎石術、胸腔鏡手術、超聲刀和手術吻合器的臨床應用、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血液透析、病理診斷、健康體檢、腫瘤化療、支氣管內鏡診療、消化內(胃腸)鏡診療項目、床邊持續血液凈化(CRRT)、持續有創動脈血壓監測、口腔固定正畸、種植牙技術、介入診療等。
普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婦科能獨立開展部分四類手術。
六、醫院榮譽當涂縣首屆中國醫師節姑孰名醫、優秀骨干醫師、優秀醫務工作者評選活動中,該院李冰、陶智虎、趙宗仙榮獲首屆姑孰名醫。徐海燕、丁愛、陳古福、袁冬林榮獲優秀骨干醫師,夏永偉、熊榮珍榮獲優秀醫務工作者。
七、院黨組織介紹該院黨總支于2018年2月正式升格為黨委,目前共由5名成員組成,下設住院、門診、醫技、行政4個黨支部。在職黨員91人,離退休黨員51人,共計142人。其中:住院支部49人、門診支部30人、行政支部34人、醫技支部29人。每個黨支部下又劃分若干黨小組,共劃分15個黨小組:行政黨支部劃分2個黨小組;住院黨支部劃分7個黨小組;醫技黨支部劃分2個黨小組;門診黨支部劃分4個黨小組。
當涂縣人民醫院黨委在縣衛健委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始終發揮在醫院建設、發展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圍繞醫院中心任務,在黨的組織建設、陣地建設、黨員教育、黨員學習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遵循“以人為本”的思想和重視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結合醫院實際扎實開展 “兩學一做”、“黨員先鋒崗”、黨建品牌創建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