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癥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干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國家 級
吉林四平醫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醫院有 梨樹縣第一人民醫院、 四平市第一人民醫院、 四平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四平市傳染病醫院、 伊通縣第一人民醫院、 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 四平市平西醫院、 四平市安寧醫院、 四平衛校臨床醫院、 四平市佑生醫院、
【展開】梨樹縣第一人民醫院是一所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成立于1948年4月,現已有65年的發展史,由原來的茅屋三間,占地 17,311平方米,經過三次搬遷,移入現址。經過多次改建、擴建、占地面積已達18,846平方米,建筑面積37500平方米。2015年10月,面積26700平方米的醫療綜合大樓順利竣工,現已正式投入使用。
現有在職職工702名,其中高級職稱157名,中級職稱109名,四平市衛生系統獲得榮譽:學科帶頭人6人;醫苑新星2人;四平名醫9人;四平市青年科技獎4人;青年骨干1人;四平首屆科技拔尖人才1人;“百名滿意醫生”6人;優秀會員:10人;梨樹縣優秀科技人才1人。
臨床科室21個、醫技科室9個,編制床位650張,購進萬元以上大型醫療設備386臺件。最新引進的CT、核磁、大型生化設備,數字攝影機(DR)、四維彩超等大型醫療設備,都是國內最先進的設備,有的在國際上也是知名品牌。
縣醫院是梨樹縣“120”急救中心,梨樹縣危重孕產婦急救中心,梨樹縣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定點直報醫院,梨樹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直報醫院,梨樹縣民政城鄉低保一站式服務定點醫院,梨樹縣司法創傷、工傷、生育保險定點醫院,吉大一院集團醫院,2014年與解放軍總醫院即北京301醫院協作成立了遠程會診中心,使重癥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國家級教授的會診和指導。
縣醫院共引進新技術、開展新項目494項,獲省、市科技進步獎106項,發表學術論文1015篇,出版專著3本。
中西醫結合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曾獲全國科技大會先進集體獎,偏癱康復訓練,腹腔鏡、膽道鏡技術,骨關節鏡技術,利普刀技術縣內領先;血液透析科,碎石治療室,核磁共振影像中心,是醫院的亮點。骨外科和神經內科是四平市重點專科。
1994年被衛生部授予國家愛嬰醫院,1995年在四平市縣區級醫院中首家晉升為二級甲等醫院,曾獲“吉林省明碼標價示范單位”; “四平市重合同守信譽單位”;“四平市‘十佳’醫院”稱號;2002年在“提高質量、改進服務‘246’工程”活動中,被評為“省先進集體”;2009年獲新銳傳媒年度最佳優質服務單位稱號,獲四平市首屆院前急救技能大賽團體二等獎;2010年被評為四平市先進單位;2011年獲“輝煌十一五”吉林省最得民心獎,四平市衛生應急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11年通過了新一輪的二級甲等醫院的評審,被評為四平市優質醫院,2013年獲吉林省醫藥價格誠信單位。2013年醫療綜合大樓正式奠基,2015年10月末主體樓竣工并投入使用。現在醫院設備更新,藥品實行零差價。
新環境、新設備、新技術、新管理、新的服務理念,必將給梨城廣大患者帶來新的希望,梨樹縣第一人民醫院在賈鐵石院長的帶領下,正在快速發展,續寫著縣醫院發展史上嶄新的篇章。
四平市第一人民醫院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六陸軍醫院,解放后幾易其名,遼北省醫院,四平市立醫院,1959年更名為四平市第一人民醫院至今,是四平歷史最久的一所區域性、現代化的國家公立三級綜合醫院,現有職工1460人,專業技術學科50余個。承擔著吉、遼、黑、內蒙和其他地區的區域醫療服務和急診急救工作,擁有國家級胸痛中心,是區域疑難危重患者救治醫療機構、區域創傷救治中心、吉林省卒中急救地圖定點醫院、國家心血管病高血壓專病醫聯體四平市分中心、國家PCCM科規范化建設三級醫院達標單位,是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協作醫院,三所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醫院。2016年,率先成立了四平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療聯合體。曾獲得愛嬰醫院、首批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單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吉林省群眾滿意的衛生計生機構、吉林省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先進集體、四平市“五一”勞動獎狀、四平名院、四平市優質醫院、四平市優質護理服務先進醫院等多項榮譽。
醫療事業突飛猛進。近年來,醫院進一步加大對設備和技術的投入力度,引進了數百臺大、中型高端國際、國內一流的設備。現擁有大、中型先進診療設備500余臺(套),包括四平首臺目前世界最新奧林巴斯EVIS 290電子內鏡系統、1.5T高場超導磁共振系統、128層螺旋CT、大型數字化減影血管造影系統(DSA)、直線加速器、手術顯微鏡、奧林巴斯高清電子腹腔鏡系統、飛利浦高端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鈥激光、佳能全自動免散瞳數字眼底照相機、血球分析儀等。醫院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和醫療技術,如今涌現出一大批重點???,學科門類齊全,多項技術已處省內領先水平,部分學科和帶頭人影響力已在國內享有盛譽。醫院設有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ICU、CCU病房,成立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救治中心,建立了核醫學科甲狀腺病治療、急診急救、內鏡診斷治療、健康體檢等醫療中心,還設有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醫保新農合一站式辦公區等。
學科技術發展強勁。骨科、心血管內科、普外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腫瘤科等科室被確定為四平市重點專科,核醫學科(甲狀腺病)、婦科(外陰白斑)等被確定為四平市重點專病科室。骨科領域現開展3D打印技術、關節鏡手術、小切口微創化關節置換手術、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微創椎體成型術、保留肢體股骨近端腫瘤切除術、各種皮瓣轉移術、修復大創面VSD技術等。心血管內科開展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介入治療、疑難復雜病變的介入治療、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IABP)等。普外科胃、腸腫瘤根治術,腹腔鏡各種診療技術,中長導管置入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神經外科開展顯微和微創神經外科技術、后顱窩手術、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復雜行全麻下介入栓塞術等。神經內科開展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心胸外科開展四平首例胸腔鏡下微創漏斗胸畸形矯正術,以及食管癌手術、復雜肺腫瘤全肺切除術等。核醫學科通過中西藥聯合規范化治療甲亢、甲狀腺腫、甲狀腺炎、甲減;細針穿刺治療甲狀腺囊;口服藥物及眼部注射及聯合云克治療甲亢突眼。131碘治療甲亢,甲癌術后殘余病灶。
科學管理服務到位。為實現區域性大院、強院、名院和區域性醫療中心的發展目標,醫院不斷創新管理機制和管理模式。醫院各項工作始終在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管理軌道運行,常年實施一系列檢查、考核、監督、評價以及內部評審等質量控制和管理方法;大力發展數字化醫院建設,全面實施實名制掛號,建成了全院覆蓋的網絡系統,實現了HIS、LIS、PACS/RIS、電子病歷、電子醫囑、體檢等系統的信息資源與大數據。醫院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患者至上,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需要”的辦院宗旨,優質服務工作成為省、市乃至全國衛生健康系統的排頭兵。醫院推出的“患者需求至上,標準化優質服務”工程建設,使優質服務工作躍上更高層面;富有成效地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促進醫院整體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跨越2個世紀的航程,收獲71年的輝煌。進入新時代,筑造市醫百年夢想!撫今追昔,我們以崇敬之情緬懷先賢、前輩,感激一代代市醫人薪火相傳、奮發有為;我們以感恩之心回饋同行、大眾,感謝大家一路同行、包容勉勵!繼往開來,我們將以創新之鑰打開改革發展之鎖,立志將四平市第一人民醫院打造成區域醫療中心,闊步邁向域內一流、東北知名的大型現代化綜合醫院,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的前身是伊通滿族自治縣中醫院,始建于1984年,座落于伊通鎮人民大路1337號,是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為一體的二級甲等醫院。是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重點發展醫院。承擔全縣48萬人口和比鄰7個市縣近20萬人口的醫療保健任務。是省內唯一一所從事滿族醫藥研發的科研單位。醫院現有職工384名,其中衛生技術人員占92.7%,中級以上職稱占衛生技術人員的42%。開放病床510張。擁有固定資產2.1億元。
1996年以來,醫院在新一屆領導人班子的帶領下,與全院職工一道同心同德、勇于創新,克難求進,勵精圖治,醫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擴大醫療服務功能,增強醫院的綜合實力,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使醫院發生了歷史性轉變,成為全縣衛生系統的先進單位,省級精神文明單位。醫院的服務質量、醫療技術水平在我縣同行業中占領先地位,在省內同行中脫穎而出,一躍跨入省內先進單位行列。
2004年9月更名為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為解決百姓就醫條件和環境,2006年移址新建現代化綜合樓,醫院占地面積1.6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
近年來,醫院發展迅猛,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無論是科技興院還是規模建設,無論是優質服務還是醫院文化,無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不斷努力開創新局面,打造新優勢。特別是在科技興院和人才戰略上,敢于占領前沿陣地。引進高壓氧艙,高強度聚焦超聲刀,磁共振,64排螺旋CT,全自動大生化,多功能血管機,芬蘭產乳腺鉬靶,日本東芝產DR、CR、小C臂,雙導語800MAX光機,東芝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過敏鑒定分析儀,三維,四維彩超,經顱多普勒,體外碎石機,心臟工作站,德國產數碼電子腹腔鏡、關節鏡、宮腔鏡、陰道鏡,日本奧林巴斯電子胃腸鏡,超激光,03發生器,康復機器人,病理檢驗系統等高科技尖端設備。
醫院技術實力雄厚,科室健全,功能完善。分設四大系統、四個中心、一個研究所。四大系統:內兒科系統設: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兒科等;外婦科系統設:外科、神經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重癥監護科、麻醉科、婦產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膚科、肛腸科等;醫技系統設:磁共振科、放射線科、介入治療科、超聲診斷科、心臟工作站、臨床檢驗科、病理科、輸血科、感染控制科、營養科、藥劑科等;門診急診系統設:中醫、西醫、滿族醫、各科急診、120救護站等。四個中心有:血液透析中心、不孕不育中心、康復中心、健康體檢治未病中心。一個滿族醫藥研究所。先后與吉林大學附屬一、二、三院,長春市婦產科醫院,長春市兒童醫院,延邊華僑燒燙傷醫院,解放軍301、309醫院,海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南京市中醫院,沈陽盛京醫院等省內外多家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匯聚多位權威專家、教授親診。提升了醫院的診療水平。開展普通外科、創傷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婦產外科、心臟外科、五官外科和胸外科等手術。同時開展的血液透析、介入治療和微創外科手術,填補了我縣空白。
醫院的綜合能力和技術水平已經和省級醫院接軌,讓伊通百姓享受到了省內先進技術和診治水平。2017年門急診量149162人次,住院患者13277人次,總收入11723萬元,較2016年增收1115萬元,醫院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目標。
幾年來,民族醫院一直堅持致力于研究、搜集、整理、挖掘民族醫藥工作。特別是對滿醫藥的研發工作,部分課題初見成效。其中滿藥“腰突膠囊”獲得四平市科技二等獎。2006年5月份民族醫院被省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吉林省唯一一家滿醫藥研發課題單位。這個課題也是我省接受國家關于滿醫藥研究的唯一課題單位。滿醫藥是與蒙藥、藏藥齊名的中華醫藥文化的瑰寶,縣民族醫院承擔著傳承歷史文化遺產的整理和開發工作的重任,必將為民族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為百姓健康造福。
醫院始終秉承“百姓化醫院,專家型診治,賓館式服務”的經營理念,全方位打造具有省內一流水準和檔次的就醫環境與窗口形象,為縣域內衛生事業向前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醫院高度重視戰略發展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將成功打造區域內醫療航母,實現醫、科、工、貿集團化,建設具有民族醫藥特色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為百姓造福,為縣域經濟發展、民族文化進步和民族醫藥走向世界做出積極貢獻。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癥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干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國家 級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錦江萬里橋頭的華西壩,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學城,她就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追溯歷史,華西醫院起源于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 ?一、歷史沿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前身是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3年10月,總后方勤務部衛生部決定將“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改為“軍委直屬機關醫院”。1954年7月,總后方勤務部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復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于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于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瑞金醫院建于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著百年的深厚底蘊。醫院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張(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癥及疑難雜癥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余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陜西人。1985年畢業于新疆醫學院醫療系,學士學位。畢業后分配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于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