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癥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干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國家 級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BsAb)是病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以后,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質所產生的一種免疫反應性抗體(保護性抗體)。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BsAb)在初次感染乙肝后6-23周出現,可持續數年,HBsAb陽性表示已經獲得免疫,在我國正常人群中,HBsAb陽性率可達40%左右。
專科分類: 傳染病檢查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指乙型肝炎病毒外殼部分所含的小球形顆粒與管型顆粒,現分為八種不同亞型和兩種混合亞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出現于病人血循環中,可持續數月、數年乃至終身,是診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用的指標。但在所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可以陰性,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等血清學標志則可陽性。
專科分類: 傳染病檢查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對應抗體,它不是保護性抗體,它的存在反而是受到乙型肝炎病毒侵害的指標之一。它包括IgM、IgA、IgG三種類型。IgM型是判斷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標,是機體感染乙肝病毒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現的特異性抗體,一般持續3-6個月。如果HBcAb-IgM持續高滴度,表明病人乙肝有慢性化傾向。若在慢性活動性乙肝患者中,HBcAb-IgM滴度高,說明乙肝病毒正在體內復制活躍,是傳染性強的指標之一。HBcAb-IgG出現較晚,不是保護性抗體,檢測HBcAb-IgG具有流行病學調查意義。
專科分類: 傳染病檢查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現知HBV有三種抗原。
專科分類:
抑癌基因Rb基因是第一個被克隆的抑癌基因,最初發現于兒童的視網膜母細胞瘤(retinoblestoma),因此稱為Rb基因,Rb基因定位于人類13號染色體q14,全長200kb,有27個外顯子,26個內含子,編碼具有928個氨基酸殘基(p105)。Rb基因的抗癌性有兩種含義:一是在正常細胞中Rb蛋白具有抑制細胞生長的作用;二是在腫瘤細胞內Rb基因具有抑制其生長及致瘤作用。
專科分類: 腫瘤科
臨床上應用的外科引流管種類很多,有的用于導尿,有的用于傷口,胸腔、腦腔、胃腸道、膽道等都有應用。外科引流為的是將人體組織間或體腔中積聚的膿、血、液體導引至體外,防止術后感染與影響傷口愈合。在病人應用引流管時,要注意護理。
專科分類: 心血管
膠乳凝集試驗檢測新生隱球菌莢膜多糖抗原,是一種簡便、快速、有效診斷隱球菌感染的實驗室方法。它以膠乳顆粒為載體,表面連接有抗新生隱球菌抗體,形成致敏膠乳懸液,如標本(血清、胸腔積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或腦脊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隱球菌莢膜多糖抗原,則可產生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顆粒。該檢查目前尚無確定的診斷界值,其敏感性和特異性還有待驗證,但它對早期診斷肺隱球菌病提供有益的線索。
專科分類: 呼吸
針刺試驗也稱皮膚非特異性過敏反應,即針刺后12-48h開始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斑丘疹,繼而發展為水皰、膿皰和結痂,約1-2周消退。在白塞病中的陽性率57.9%-70%,高于正常人群,在男性明顯高于女性。其診斷的特異性較高。與病情活動有一定相關性,病情重時陽性率高,程度重。
專科分類: 生長發育檢查
皮膚試驗是用于測定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最常用的體內試驗方法。其本質屬于遲發型變態反應(第Ⅳ型)。當機體被一些細菌(如結核分枝桿菌、布魯菌)、病毒、或真菌等顯性或隱性感染,或接觸一些小分子物質,半抗原物質,當與體內組織蛋白接合成為完全抗原時機體就會產生針對這些抗原物質的特異性致敏淋巴細胞。當有相應抗原再次進入機體,局部的致敏淋巴細胞會釋放多種淋巴因子,經24~72h后導致以單核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表現為皮膚紅腫硬結,這種反應稱為遲發型變態反應。該反應可作為判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指標之一。
專科分類:
本試驗是測定非特異性細胞免疫較有價值的方法。在前壁掌側皮內注射,18及24小時后觀察結果。
專科分類:
中和試驗是病毒或毒素與相應的抗體結合后,失去對易感動物的致病力的試驗方法。
專科分類: 傳染病檢查
中性粒細胞對病原體的吞噬大致包括趨化、調理、吞噬和殺菌幾個步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中性粒細胞在趨化因子的作用下,定向移動走向細菌周圍,經過調理素作用的細菌易黏附在中性粒細胞上,使中性粒細胞膜內陷,通過胞飲作用將細菌吞入形成吞噬小包,與細胞內的溶酶體融合成噬溶酶體,將細菌殺傷。但如果機體的趨化因子減少或吞噬細胞本身對正常趨化因子無反應時,即可導致吞噬細胞吞噬減弱,使機體容易感染。
專科分類: 心血管
中性粒細胞吞噬細菌時,通過中性粒細胞內多種因素(如過氧化物酶、補體等)共同作用將菌殺死。如果缺乏某一種酶(過氧化物酶),雖然吞噬功能正常,但不能將吞噬的細菌殺死,甚至還可將細菌攜帶隨其游走,使感染擴散。
專科分類: 心血管
中性粒細胞是機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直接吞噬和殺滅多種病原微生物、抗原抗體復合物。本試驗主要用于診斷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障礙性疾病。
專科分類: 心血管
腫瘤壞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可分為TNFα和TNFβ兩種,前者來自單核巨噬細胞,后者由活化T細胞產生,是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細胞因子。存在于細胞上的TNF受體主要有兩種:TNFRⅠ和TNFRⅡ,血清中存在的是可溶性的TNFR(sTNFRⅠ,sTNFRⅡ)。
專科分類: 腫瘤科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癥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干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國家 級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錦江萬里橋頭的華西壩,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學城,她就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追溯歷史,華西醫院起源于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 ?一、歷史沿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前身是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3年10月,總后方勤務部衛生部決定將“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改為“軍委直屬機關醫院”。1954年7月,總后方勤務部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復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于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于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瑞金醫院建于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著百年的深厚底蘊。醫院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張(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癥及疑難雜癥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余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陜西人。1985年畢業于新疆醫學院醫療系,學士學位。畢業后分配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于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