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積液與吸收的機制 健康人的胸膜腔為負壓(呼吸時平均為-5cmH2O,1cmH2O98Pa),胸液中含蛋白質,具有膠體滲透壓(8cmH2O)。胸液的積聚與消散亦與胸膜毛細血管中滲透壓、靜水壓有密切關系。壁層胸膜由體循環供血,毛細血管靜水壓高(30cmH2O);臟層胸膜則由肺循環供血,靜脈壓低(11cmH2O)。體循環與肺循環血膜以相等速度被吸收 根據動物實驗測算,人體每天胸膜腔可有0.5~1L液體通過。胸液中的蛋白質主要經由淋巴管進入胸導管。 胸膜炎癥可使管壁通透性增高,較多蛋白質進入胸膜腔,使胸液滲透壓增高。腫瘤可壓迫、阻斷淋巴引流,致使胸液中蛋白質積累,導致胸腔積液。門靜脈肝硬化常有低蛋白血癥,血漿膠質滲透壓降低,可產生漏出液,當有腹水時,又可通過膈肌先天性缺損或經淋巴管而引起胸腔積液。變態反應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疾病或胸外傷等,增有可能產生胸腔積液。 診斷 影像診斷胸腔積液量0.3~0.5L時,X線僅見肋膈角變鈍;更多的積液顯示有向外側、向上的弧形上緣的積液影。平臥時積液散開,使整個肺野透亮度降低。液氣胸時積液有液平面。大量積液時整個患側陰暗,縱隔推向健側。積液時常邊緣光滑飽滿,局限于葉間或肺與膈之間,超聲檢查有助診斷。 B超可探查胸液掩蓋的腫塊,協助胸腔穿刺的定位。CT檢查能根據胸液的密度不同提示判斷為滲出液、血液或膿液,尚可顯示縱隔、氣管旁淋巴結、肺內腫塊以及胸膜間皮瘤及胸內轉移性腫瘤。CT檢查胸膜病變有較高的敏感性與密度分辨率。較易檢出X線平片上難以顯示的少量積液。
胸腔積液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或胸膜疾病的一種后果。
心力衰竭、肝硬化、肺炎、肺結核、肺腫瘤、血液中蛋白質過低、等均是可能原因。
胸腔積液分為漏出液(transudate)和滲出液(exudate)。前者發生在影響胸膜腔液體形成或吸收的全身因素改變時,例如低白蛋白血癥時,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或充血性心衰的靜水壓升高。滲出液發生在胸膜表面或淋巴管有病變時,在由細菌性肺炎、結核病或腫瘤引起的胸膜疾病,由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產生胸腔液體積蓄。繼發于淋巴瘤或轉移性腫瘤的淋巴管阻塞亦可產生滲出性積液
急性肺積水也常好發於天氣變冷的秋冬之際,主要的病因是冠狀動脈疾病、全身系統性高血壓、擴大型心肌病變、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炎、尿毒癥等。若因為血壓控制不好、心律不整、感染、體液負荷超載(fluidoverload)、貧血、壓力或病人的順應性(compliance)差時,則容易惡化心臟衰竭的情況而造成急性肺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