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見原因
(1)脊椎性腰背痛:
①外傷性腰背痛:如椎體骨折、肌肉扭傷、椎體滑脫等。
②先天畸形性腰背痛:如半椎體、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椎裂等
③炎癥性腰背痛:如強直性脊椎炎結核性脊椎炎、化膿性脊椎炎、病灶性骶髂關節炎等
④退行性腰背痛:如增生性脊椎炎、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腰椎后關節紊亂癥等。
⑤營養代謝障礙性腰背痛:如骨質軟化癥、氟骨癥等
⑥姿勢不良性腰背痛。
⑦萎縮性腰背痛。
⑧內分泌異常性腰背痛:如骨質疏松癥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等。
⑨骨腫瘤性腰背痛
⑩原因不明性腰背痛。
?其他脊椎疾病性腰背痛:如畸形性骨炎青年性脊椎骨軟骨炎(青年性駝背)等
(2)脊椎旁軟組織疾病所致的腰背痛:
①腰肌勞損
②腰背肌肌筋膜炎(纖維性肌炎)。
③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3)脊髓及脊神經根受刺激所致的腰背痛:
①脊髓壓迫癥:如硬膜外膿腫、椎管內腫瘤、脊髓蛛網膜炎等。
②急性脊髓炎。
③蛛網膜下隙出血。
④腰骶神經根炎。
⑤帶狀皰疹。
(4)內臟疾病所致的腰背痛:
①消化系統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消化性潰瘍、胰腺癌肝癌直腸癌、膽囊炎、后位闌尾炎等。
②泌尿、生殖系統所致的腰背痛:如腎盂腎炎、腎結石、腎結核、腎周圍膿腫、腎積水腎癌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宮頸癌、子宮后傾、慢性附件炎、痛經等
③呼吸系統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胸膜炎胸膜增厚或粘連、肺結核、肺癌等。
④心血管系統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主動脈瘤心絞痛等。
⑤腹膜后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腹膜后膿腫、腹膜后硬纖維瘤或纖維肉瘤還有前述的腎臟病和胰腺病等。
(5)精神因素所致的腰背痛:
①癔癥。
②慢性疲勞綜合征。
③抑郁癥。
④代償性神經官能癥。
2.腰背痛與職業因素的關系
(1)腰背痛的發生:Buckle等發現:43%的腰背痛病人在工作時發病,28%的病人在家中發病。Daniel等通過分析l00例病人發現,約一半病人(51%)在工作時發病并非所有腰背痛都有誘發因素。
(2)與重體力工作的關系:很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說明,重工業、建筑業礦工、林業工人中腰背痛發病率高,可能與其脊柱負荷大,容易受損傷有關系。
(3)與彎腰扭轉的關系:以往調查證實,從事抬搬重物、重復彎腰扭轉的工種,腰背痛發病率高,各作者報道發病率可在15%~64%。通常中等重量的物體不會造成腰背部損傷,但在經常抬搬重物時易出現腰背痛。目前普遍認為,彎腰提取重物時軀干屈曲使椎間盤前窄后寬,提起重物時脊柱載荷擠壓椎間盤,髓核向后移動,可到達纖維環后部、后縱韌帶深部,隨著軀干的挺直,髓核被上、下軟骨板壓力限制在后部,反復損傷或急性損傷都可造成髓核突出尤其在后伸位,脊柱各個方向的負重運動對脊柱的后部結構椎間關節和關節囊、棘間、棘上韌帶及椎旁肌,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而成為腰背痛的原因。
(4)限制性工作體位和震動:近年來限制性工作體位與腰痛的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長時間坐位工作被認為是導致腰背痛的高危因素。實驗研究說明震動工種(包括氣動工具)易產生腰背痛,有害震動頻率為3.5~8.9Hz,最易產生損害,對肌肉骨骼系統、心血管系統胃腸道,可產生不良影響。震動產生的輕微應力可加速腰椎間盤組織退變。椎間盤本身無血管供給營養,其髓核營養靠軟骨終板的滲透供給震動產生的輕微應力可從兩個方面對椎間盤產生影響,一方面長期壓力使軟骨終板和終板下骨因疲勞而發生微小骨折修復過程減少了滲透營養能力,影響了髓核和纖維環的修復;另一方面,微小的剪力彎曲和扭轉力量,使纖維環易疲勞并加速退變。從而使得髓核易于突出壓迫神經而產生腰背痛
(5)其他職業因素:Bergqnist-Ullmann和Larssonu發現,在工廠裝配線從事單調重復工作的人腰背痛患病率高。另有調查發現,單調重復工作,較少業余活動,與腰背痛有直接關系。實際上單調重復工作對人的體力和心理都產生影響。在站立行走及經常變換體位的人,腰背痛患病率也較高。還有人報道工作場地高低不平或易滑倒常易患腰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