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床診斷初潮后多年月經(jīng)仍不規(guī)則、月經(jīng)稀少和(或)閉經(jīng),同時伴肥胖與多毛、婚后不孕等,應疑診PCOS。典型病例具有上述各種癥狀及體征,即月經(jīng)失調(diào)、多毛、痤瘡、肥胖、不孕等。非典型病例可表現(xiàn)為:①單純性閉經(jīng)不伴有肥胖、多毛及卵巢腫大,排除其他各種疾病,而孕酮試驗陽性者,仍應考慮為PCOS。②排卵型功能失調(diào)性出血。③月經(jīng)異常合并多毛。④月經(jīng)異常伴男性化癥狀,無明顯肥胖。⑤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伴不育。
對于不典型病例需詳細詢問有關病史,如起病年齡、生長發(fā)育情況,起病經(jīng)過,用藥史,家族史,個人生活習慣,既往有無全身性疾病。結(jié)合輔助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并經(jīng)B超等檢查明確診斷。
2.診斷標準由于本病的異質(zhì)性,診斷標準尚未統(tǒng)一,多數(shù)學者根據(jù)青春期發(fā)病、月經(jīng)和排卵異常、多毛、血LH和(或)LH/FSH比值升高,結(jié)合一種雄激素水平過高,超聲檢查有多囊卵巢征象,排除其他類似疾病后,可確定本癥的診斷。日本婦產(chǎn)科學會生殖內(nèi)分泌委員會于1993年提出PCOS診斷標準如下:
(1)臨床癥狀:①月經(jīng)異常(閉經(jīng)、月經(jīng)稀發(fā)、無排卵月經(jīng)等);②男性化(多毛、粉刺、聲音低調(diào)、陰蒂肥大);③肥胖;④不孕。
(2)內(nèi)分泌檢查所見:①LH高值、FSH正常值;②注射GnRH后LH分泌增多,F(xiàn)SH分泌正常;③雌酮/雌二醇比值升高;④血中睪酮或雄烯二酮升高。
(3)卵巢所見:①B超見多個卵泡囊性變;②雙合診及B超見卵巢腫大;③腹腔鏡見卵巢內(nèi)膜肥厚及表面隆起;④鏡下見卵泡膜細胞層肥厚增殖和間質(zhì)增生。
以上的(1)、(2)、(3)項是必有的項目,3項均具備時可診斷為PCOS,其他項目做為參考,若所有必備和參考項目均具備,則為典型PCOS病例。
此外,亦有人提出的診斷標準如下:
(1)臨床癥狀:包括:①閉經(jīng)(60天以上);②功能性子宮出血或持續(xù)無排卵(3個月以上);③不孕;④男性化體征;⑤肥胖。
(2)治療性診斷:一度閉經(jīng),以氯米芬或加HCG療法,于月經(jīng)周期第5天開始,氯米芬50mg/d,連服5天,多可恢復排卵功能。無效時,可于停氯米芬后第2~4天加用HCH1000U,1次/d,共3天,治療3個療程以上仍未見排卵。
(3)內(nèi)分泌檢查:包括:①血中LH較高(20~50mU/ml)及GnRH過度反應,血FSH在正常范圍或較低;②血睪酮升高(60%以上);③HMG(人絕經(jīng)期促性腺激素)225U/d,用3天后,于用藥的第6天尿中的雌激素呈過度增高反應(150μg/24h以上);④地塞米松4mg/d,口服,于第5天的尿中11-去氧-17-酮類固醇增高(600μg/24h以上)。
(4)卵巢形態(tài)(包括內(nèi)鏡所見):肉眼所見:①無新鮮黃體形成;②卵巢包膜增厚;③卵巢增大;④囊狀腫大的卵泡并列于包膜下。組織所見:卵泡膜細胞及間質(zhì)細胞黃素化。
實驗室檢查:
1.LH/FSH血LH與FSH比值與濃度均異常,呈非周期性分泌,大多數(shù)患者LH增高,而FSH相當于早期卵泡期水平,LH/FSH≥2.5~3。不少學者認為LH/FSH比例增加是PCOS的特征。
2.雄性類固醇雄激素過多,睪酮、雄烯二酮、DHEA、DHEAS水平均可增高。
3.雌性類固醇雌酮與雌激素異常,恒定的雌激素水平,E2水平波動小,無正常的月經(jīng)周期性變化,E1水平增加,E1/E2>1。
4.PRLPCOS時可輕度升高,但因高泌乳素血癥可出現(xiàn)類PCOS癥狀,應加以鑒別。
5.尿17-OHCS和17-KS24h尿17-酮升高反映腎上腺雄激素分泌的增多。
6.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可抑制腎上腺性激素的分泌,服用地塞米松0.5mg,每6小時1次,共4天,服后取血樣,如血清硫酸脫氫異雄酮或尿17-酮類固醇被抑制至正常水平,可排除腎上腺腫瘤或增生之可能。
7.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試驗HCG可刺激卵巢合成雄激素,注射HCG可引起血漿雄激素水平升高。
8.促皮質(zhì)素(ACTH)興奮試驗ACTH興奮試驗可促腎上腺源性雄激素DHEA及尿17-KS增高。通過HCG刺激試驗、地塞米松抑制試驗、ACTH興奮試驗可幫助鑒別雄激素升高的來源。
9.陰道脫落細胞成熟指數(shù)是初步了解體內(nèi)性激素狀況的簡易方法。睪酮過多的涂片往往出現(xiàn)3層細胞同時存在的片型,明顯增高時3層細胞數(shù)幾乎相等,但必須與炎癥相區(qū)別。雌激素水平可以從表層細胞百分比來估計,但不能反映血液中激素的含量。
10.基礎體溫測定判斷有無排卵,排卵者呈雙相型,無排卵者一般為單相型。
其他輔助檢查:
1.盆腔B超2.氣腹攝片3.腹腔鏡(或手術時)4.經(jīng)陰道的高分辨力的超聲檢查5.CT、MRI
向心性肥胖:當人體內(nèi)糖皮質(zhì)激素持續(xù)存在過多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特殊體型。由于糖皮質(zhì)激素對身體不同部位脂肪組織的作用不同:四肢脂肪組織分解增強而腹、面、肩及背部脂肪合成有所增加,以致出現(xiàn)的一種以面部圓潤、背部肥厚、腰寬且腹部呈球形隆起,四肢近端肥胖粗大而遠端細弱、與軀干不相對稱的特殊體型。
水、鈉潴留性肥胖,亦稱特發(fā)性浮腫。此型肥胖多見于生殖及更年期女性。其發(fā)生可能與雌激素增加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及靜脈回流減慢等因素有關。脂肪分布不均勻,以小腿、股、臀、腹部及乳房為主。體重增加迅速,與體位有密切關系,勞累和立位體重增加,休息及平臥后減輕。早晚體重變化正常人為0.4千克,本病患者早晚體重變化在1千克以上。該病浮腫變化往往呈周期性,晨起面、眼瞼浮腫,起床后活動,下肢、軀干逐漸浮腫,到晚餐前體重較早飯前增加1.2~4.5千克,平均2.4±0.7千克。立臥位水試驗表明患者有水、鈉潴留。
肥胖與胰島素抵抗增加運動以減輕體重,糾正由肥胖而加劇的內(nèi)分泌代謝紊亂,減輕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使IGF-1降低,IGfBP-1增加,同時SHBG增多使游離雄激素水平下降。減輕體重可使部分肥胖型PCOS者恢復排卵,并可預防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二甲雙胍1.5~2.5g/d,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者均可使用,能有效地降低體重,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水平,使毛發(fā)減少甚至可恢復月經(jīng)(25%)與排卵。由于肥胖和胰島素抵抗是PCOS的主要病因,故凡可減輕體重與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均可治療本綜合征。近年來,已有很多有關胰島素增敏劑(insulinsensitizingagents)的治療報道。噻唑烷酮(Thiazolidone)為一類口服胰島素增敏劑,主要用于治療糖尿病,如曲格列酮(Troglitazone)可明顯減輕PCOS病人的高胰島素血癥和高雄激素血癥,并有助于誘導排卵。Ciotta等報道,胰島素增敏劑可明顯降低血LH、雄激素水平、抑制胰島素分泌,升高SHBG濃度,并可長期治療,胰島素增敏劑可能更適用于高胰島素血癥的PCOS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