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濕潤性突眼
也稱為良性突眼,較常見。眼征有以下幾種表現:
(1)眼瞼裂隙增寬征
(2)眼內側聚合不能或欠佳
(3)眼向下看時,上眼瞼固后縮而不能跟隨眼球下落
(4)眼向上看時,前額皮膚不能皺起
2、浸潤性突眼
稱惡性突眼又稱分泌性突眼。較少見,病情較嚴重,可見于甲亢不明顯或無高代謝征的患者中。突眼度常在19cm以上,甚達到30cm因眼肌麻痹或輕癱可出現,眼球活動受限復視和斜視,由于高度突眼,眼閉合不良,球結膜,角膜常暴露,易引起角膜炎和潰爛,如治不及時,病情發展到造成角膜混濁或穿孔以至失明,常見患者主述。常有眼球突出易流淚、怕光、眼內異物。
眼球突出-鑒別診斷
一.炎癥性眼球突出
(一)眼眶蜂窩織炎
是眶內軟組織或骨膜下的急性炎癥由于眶和顱腔、眼球的密切關系,可以引起永久性視力障礙和顱內并發癥多由鄰近組織的感染擴散,或外傷感染所致。臨床表現為眼球突出及運動障礙并有眼瞼紅腫、球結膜充血水腫,眼底可有視乳頭充血水腫及視網膜水腫。重者體溫增高,白細胞增多由于心一眼反射,可能出現相對的緩脈。眶內炎癥可通過靜脈眶上裂波及海綿竇可形成海綿竇栓塞。其眼部表現和蜂窩織炎相似,但較蜂窩織炎的中毒癥狀重迅速波及對側,出現頭痛、煩躁不安譫妄、驚厥、昏迷等顱內病變癥狀有些眶內惡性腫瘤除眼球突出外,也可有眼瞼紅腫、眼球運動受限與眶蜂窩織炎難以鑒別。故應重視病史及全身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有助診斷
(二)炎性假瘤
是單眼眼球突出常見的原因之一因具有腫瘤的癥征,但實質上是眶內非特異性慢性增殖性炎癥,故稱炎性假瘤病因不明
二.腫瘤性眼球突出
(一)血管瘤
是眶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以海綿狀血管瘤為多。多發生于成年人,無痛性慢性進行性眼球突出是其特征腫瘤多位于肌圓錐內,眼球多向正前方突出。
本病應與間歇性眼球突出鑒別后者分原發與繼發兩種。
(二)淚腺腫瘤
是較為常見的眼眶腫瘤分為淚腺混合瘤及淚腺癌。淚腺混合瘤有良、惡性之分良性占80%。35-50歲多發。單側發病進展緩慢。早期多無癥狀,起自瞼部者腫物位于眼瞼皮下無眼球突出。P>
(三)皮樣囊腫
眼眶是皮樣囊腫的好發部位之一是皮膚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向內陷人而成P>
皮樣囊腫應與腦膨出相鑒別后者是顱內容通過缺損的顱骨處突人眼眶,較少見。P>
(四)腦膜瘤
起源于眶內者占1/3或由顱內腦膜瘤擴展而來。女性多見,常侵犯一側多為良性,偶有惡性變。P>
(五)神經鞘瘤
神經鞘內雪旺細胞增生多見于成年人,良性居多,大多起自肌圓錐內或眶上部使眼球向正前方突出或眼球向下移位。起自運動神經者,早期出現運動障礙起自感覺神經者,有自發性疼痛及觸痛。
(六)視神經膠質瘤
好發于兒童75%發生在10歲以前的女性,無痛性單側眼球向正前方突出。病程緩慢在眼球突出前先有視力障礙,
(七)眼眶肉瘤
由中胚葉發生的惡性腫瘤稱之為肉瘤65%發生在20歲以前,40歲以后的發病率又復增高。P>
(八)眼眶癌
除原發于淚腺者外多由副鼻竇、眼瞼癌侵犯至眼眶,或由全身癌腫轉移而來臨床表現及影像檢查有助于診斷。轉移癌的原發腫瘤以乳癌、肺癌為多見老年人,單側眼球突出伴復視,有癌腫史應仔細檢查全身情況以除外轉移癌。
三.內分泌性眼球突出
(一)甲狀腺毒性突眼
是由眼球突出甲狀腺彌漫性腫大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綜合而成的疾病。好發于中年婦女。
(二)促甲狀腺素性突眼
又稱惡性突眼或浸潤性突眼多為中年男性,雙眼發病。
對突眼癥患者,重點是保護眼睛,預防感染。其主要護理措施如下:
①加強眼部護理:對于眼瞼不能閉合者必須注意保護角膜和結膜,經常點眼藥,防止干燥、外傷及感染,外出戴墨鏡或用眼罩以避免強光、風沙及灰塵的刺激。睡前涂抗生素眼膏,并覆蓋紗布或眼罩。眼睛勿向上凝視,以免加劇眼球突出和誘發斜視。
②指導病人減輕眼部癥狀的方法:0.5%甲基纖維素或0.5%氫化可的松溶液滴眼,可減輕眼睛局部刺激癥狀;高枕臥位和限制鈉鹽攝入可減輕球后水腫,改善眼部癥狀;每日做眼球運動以鍛煉眼肌,改善眼肌功能。
③定期到眼科進行角膜檢查以防角膜潰瘍造成失明。
④突眼異常嚴重者,應配合醫生做好手術前準備,做好眶內減壓術,減低眶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