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病患者多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伴有腰部僵硬疼痛或出現下肢麻木等癥狀,查體可見部分病人腰椎生理曲度異常;腰椎兩側肌肉有壓痛。
(2)腰椎X線片的改變(正位、側位、左右斜位),如病人可有腰椎曲度異常、腰椎側彎、腰椎椎體間隙變窄、腰椎椎體及小關節突增生、腰椎滑脫、椎間孔狹窄等改變。
(3)腰椎骨質增生癥所產生的各種癥狀應與多種腰椎疾病鑒別,如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體發肓畸形、椎體腫瘤、腰椎結核等病。
需與以下癥狀相互鑒別:
頸背部肌肉痙攣:頸背部肌肉痙攣是頸椎病的臨床表現之一,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
產婦頸背酸痛:—些產婦在給小孩喂奶后,常感到頸背有些酸痛,隨著喂奶時間的延長,癥狀愈加明顯,此謂哺乳性頸背酸痛癥。
晨起時頸背部彌漫性劇痛: 慢性勞損性頸背部筋膜纖維織炎的患者多主訴頸背部(有時包括胸背部)彌漫性疼痛,以雙肩內側及頸胸交界處為明顯,其特點是晨起時劇痛,活動數分鐘或半小時后即緩解,但至傍晚時似乎因活動過多而疼痛復又出現,且休息后又好轉,此與肥大性脊柱炎相似。
1.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的運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原因之一。長期劇烈的運動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受力不均、負荷過重,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2.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并不是不需要運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上佳方法。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骨骼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必要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于關節液間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
因此骨質增生康復的方法在于運動,意義在于消除或減輕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礙,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和勞動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