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根據鼻溢液的性質、色澤、氣味、混人物以及檢查發現綜合分析,進行判斷。
(一)性質、色澤、氣味、混入物
1、水性 分泌物稀薄,透明似清水,為血管滲出液與黏液混合物,內含脫落的上皮細胞、白細胞、少量紅細胞和黏蛋白。見于血管舒縮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和急性鼻炎的早期。
2.黏液性 分泌物黏稠,透明似清水樣,內含多量粘蛋白。正常人鼻腔遇冷刺激或感情沖動時,經反射作用可分泌大量黏液。常見于慢性單純性鼻炎。
3.黏液膿性 系黏液和膿液的混合物。見于急性鼻炎的恢復期,慢性鼻竇炎。
4.膿性 多見于炎癥侵及骨質,如上頜骨骨髓炎、齒源性上頜竇炎、鼻腔異物及惡性腫瘤部分壞死,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惡臭、糞臭等黃綠色的分泌物。干酪性鼻炎和鼻竇炎則經常排出豆渣樣物質,并有臭味。
5.血性 分泌物帶血或血性分泌物可見于鼻腔異物、鼻石、霉菌性鼻竇炎,也是鼻部惡性腫瘤的早期癥狀。
6.腦脊液鼻漏
(二)檢查
1.鼻腔一般檢查 注意鼻腔黏膜色澤、鼻甲、鼻道、嗅溝等情況。急性鼻炎時膜急性充血,伴水腫,鼻道有清水樣、黏液性、膿性分泌物。慢性鼻炎,黏膜暗紅、腫脹,鼻道有黏涕。變態反應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鼻黏膜蒼白略帶紫灰色。急、慢性鼻竇炎,中鼻道及嗅溝有膿液。X線拍片有助診斷。
2.鼻及鼻竇內鏡檢查 鼻腔的前鼻鏡或后鼻鏡的常規檢查,對鼻腔的檢查范圍都很有限。鼻內許多重要部位,如各鼻竇的開口都是位于狹窄、隱蔽的溝或窩內無法直視,給病情判斷和臨床診斷帶來困難。鼻及鼻竇的內鏡檢查,除篩竇以外,其他諸竇都可用這種方法直視竇內情況。可以明確膿性分泌物的來源,也可以對腦脊液鼻漏的瘺孔定位診斷。
3.CT檢查CT的應用,擴大了普通X線及體層對鼻竇疾病檢查的應用。多軌跡體層及CT可以發現 x線平片有時未能顯示的鼻竇病變。CT既能檢查鼻竇,又能檢查顱腦,因此對有致命危險的鼻竇疾病的診斷是一種重要方法。
鑒別早期的良性與惡性病變,可通過CT值的檢查來區別血管性、脂肪、壞死、出血、囊性或鈣化病變,有利于對病因的分析。
應該與下面的癥狀相鑒別診斷:
1.流鼻涕 流鼻涕是鼻部疾病常見癥狀之一,可經前鼻孔流出,也可后流入鼻咽部。流入后鼻孔,經鼻咽、口腔吐出者稱后流鼻涕。正常鼻腔中只有少量黏液,呈濕潤狀態,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鼻腔有病變時可以引起鼻分泌物性質和量的改變。鼻腔分泌物外溢時,稱為流鼻涕。
2.鼻孔流膿 是粘膜病理改變表現為水腫、增厚、血管增生、淋巴細胸和漿細胞浸潤、上皮纖毛脫落或鱗狀上皮化生以及息肉樣變,若分泌腺管阻塞,則可發生囊性改變。
1、改善生活、工作環境。經常接觸粉塵及化學氣體的工作人員應戴口罩。
2、本病患者,宜長期戴用口罩。夏天更可用水濕潤后戴,隨干隨即加濕。
3、冬天烤火,火爐上放上水壺,不加壺蓋,讓蒸汽盡量蒸發以潤空氣。
4、禁用麻黃堿液、滴鼻凈等鼻粘膜收縮劑。
5、忌煙、酒及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