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與體征
(1)病初癥狀為嘔吐、惡心、上腹痛、胸痛。1/3~1/2病人有嘔血。嘔吐的病人往往可有飲酒或過食史。痛的位置多為上腹部,也可在胸骨后、兩季肋部、下胸部,有時放射至肩背部。癥狀嚴重時可有氣短、呼吸困難、紫紺、休克等。
(2)體格檢查多表現為急腹癥,可有液氣胸的相應體征,上腹壓痛,肌緊張,甚至板狀。食管、胃內容物進入胸、腹膜腔可引起化學性胸、腹膜炎,可以有急性化膿性縱隔炎及胸、腹膜炎的表現。
自發性食管破裂主要臨床表現為胸痛和上消化道出血。不同類型表現如下:
1.食管壁間穿孔 臨床多見于老年婦女,常見為后胸骨下后方及上腹部劇痛,并很快向后背放射,并有少量嘔血和低熱,不出現縱隔氣腫和皮下氣腫。
2.MalloryWeiss綜合征 40~60歲的成年男性多發。多數病人有暴飲或有長期飲酒習慣,亦可因常期服阿司匹林而發生者。病人主訴在大量嘔吐及干嘔后立刻有嘔血,常含有鮮血,亦有發生黑便者。僅有少部分病人胸痛。
3.Boerhaaave綜合征 也多見于中年男性。典型病史為大量飲食后發生劇烈惡心、嘔吐。下段食管穿孔時有嚴重下胸及劍突下痛,可有背部及肩胛部放射痛。有些病人僅有上腹部痛,伴有氣短、呼吸困難或休克等。可出現低血壓、心率及呼吸頻率增快。氣體經食管破裂口溢出形成縱隔氣腫,進而出血胸骨上及胸壁皮下氣腫。聽診可聞胸膜或胸膜心包摩擦音,系胸腔積液或液氣胸的征象。有表現為上腹部壓痛,腸鳴音減少或消失的體征者。
1.年齡 以50~60歲中年居多,嬰幼兒及青年較少見,男性明顯多于女性,約為1∶5。
2.病史 詳細詢問病史非常重要。凡大量飲酒或飽食后突然出現胸痛或上腹部劇痛,均應疑有本病的可能。Barrett三聯征:呼吸急促、腹部壓痛、頸部皮下氣腫,對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
3.X線檢查 系最重要的檢查手段,不僅可以確定有無穿孔,而且可以對穿孔進行定位。
飽食后胸痛的鑒別診斷:
1、吞咽時胸痛: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彌漫性食管痙攣、食道腫瘤引起的胸痛常于吞咽時發作或加劇。
2、心源性胸痛:提起心源性胸痛,人們往往會想到中老年人容易患的冠心病心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其實,心源性胸痛并非都是由冠心病引起的。目前,隨著人們生活和工作節奏的加快,很多的青少年也會經常發生心源性胸痛。
3、吸煙胸痛:20至30歲的瘦高年輕男性為自發性氣胸的主好發族群,多數病患大都有家族傾向以及抽煙習慣。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吸煙者的罹病率,高出不吸煙者九至十一倍之多。患者會有胸痛、胸悶、氣促的感覺,其中又以胸痛的表現占多數。由于年輕、體型高瘦等原因,患者往往不以為意,忽略就醫檢查的重要。
食管自發性破裂幾乎均發生于腹內壓力驟然升高的情況。壓力升高的速度比壓力升高的絕對值更為重要。腹內壓力的驟然升高對一個飽餐后充滿食物的胃更為危險,這是因為充滿食物的胃底更不能耐受壓力的升高。最常見的原因為嘔吐(70%~80%)。嘔吐發生時,胃幽門部收縮使胃內容物不能向下推進,同時膈肌和腹肌急劇收縮致使腹內壓力迅速升高。因此,防止腹內壓驟然升高,是預防的關鍵。
本病的預后取決于診斷時間、破裂位置、基礎疾病、食管基礎情況、有無自發性壁層胸膜破裂等。雖然自1947年Barrett首次成功縫合裂口以來,Boerhaave's綜合征的死亡率大大降低(31%),但延誤診斷仍可明顯增加并發癥,使治療的難度和費用增加,是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臨床醫生必須高度警惕此病,全面觀察、思考,盡早診斷,正確治療,才能挽救更多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