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生于腎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及骨營養不良。損害呈堅硬的白色丘疹,排列呈線狀或對稱性分布的結節狀斑塊,從皮疹及結節內可以擠出白色顆粒狀物質。主要為大關節附近堅硬的皮下結節,偶爾相當大,隨著結節增大,可出現波動感。因真皮深部或皮下組織血管內或周圍可發生鈣沉著,導致這些血管發生閉塞和栓塞性潰瘍,尤以小腿多見。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征性即可診斷。
皮膚鈣沉著:鈣鹽沉積于皮膚內或皮下組織而形成硬如骨樣的丘疹、結節或腫瘤樣損害,可以破潰形成潰瘍和瘢痕,多見于年長兒童,好發于四肢易受摩擦和擠壓的部位,X線檢查可見鈣化物。常繼發于硬皮病、皮肌炎等結締組織病。
(1)普遍性鈣沉著:皮膚和皮下組織有進行性鈣沉積,表現為質硬的結節和斑塊,有物質流出。臨床上與轉移性鈣化的表現非常相似,部分患者可出現肌炎,急性期不能確定診斷。(2)局限性鈣沉著:表現為四肢和面部的單發結節,尤其是眼瞼(表皮下鈣化結節、皮膚結石)。兒童期早期好發,多見于男孩。大多數結節角化過度并有觸痛。罕見的可出生時即存在,偶有多發皮損。(3)局限型特發性鈣沉著:也表現為四肢的單發結節,好發于手指和肘部。(4)腫瘤樣鈣沉著:大的沉積出現在皮膚和皮下組織,尤其是骨性突起周圍(髖、肘和肩胛部)。女性多于男性(2∶1),尤其是年輕女性。放射線檢查可見到深部沉積。(5)陰囊特發性皮膚鈣沉著癥:其兒童期或成年早期發病,表現為多發的無癥狀的皮色或黃色的大小不定的結節,經常有顆粒狀的白堊樣物質流出。有時有慢性炎性細胞和鈣化的碎屑經表皮排出。本病病程緩慢,歷若干年,最終結瘢而愈。此類型是特發性皮膚鈣沉著癥一種特殊類型,臨床上少見。
盡可能治療有關基礎疾病,不濫用維生素D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