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主要有頭昏、頭痛、失眠、健忘、注意力不易集中、焦慮、緊張、煩躁、疲乏,工作效率降低,怕聲、耳鳴,全身不適和精神萎靡等。可伴有植物神經及性機能障礙。
需與以下癥狀相互鑒別:
軀體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 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是指在內臟器官、內分泌、代謝、營養、血液、膠原病和感染以及其他內科疾病的整個病程中所表現的精神障礙。是在原發軀體疾病的基礎上產生以急性精神障礙表現為多見。是原發的軀體疾病的全部癥狀中一個組成部分。
抑郁癥:以心境低落為主,與處境不相稱,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某些病例的焦慮與運動性激越很顯著。
抑郁: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其特征是悲傷自尊心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相關的癥狀。
疲勞:疲勞又稱疲乏,是主觀上一種疲乏無力的不適感覺。疲勞不是特異癥狀,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勞,很少有患病后更覺渾身是勁的情況,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勞,有些疾病表現更明顯,有時可作為就診的首發癥狀。
一、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身體素質、知識才能、社會適應力等要有自知之明,盡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從事不適合自己的體力和精神的活動,好高騖遠,想入非非,杞人憂天,為了名利和地位而費盡心機都是不好的。
二、培養豁達開朗的性格:自己的脾氣、性格一旦形成,一朝一夕是很難改變的。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對培養良好的性格有心有意,良好的性格自然會對你有情有義。
三、提倡顧全大局:遇事要從大事著想,明辨是非。如處理人際關系時,提倡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互相理解、體諒,是防止人際關系緊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處理家庭關系、同事關系、鄰里關系或上下級關系時,尤應如此。
四、善于自我調節,有張有弛:對于工作過于緊張。過于繁忙,或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以及生活壓力很大的人,都有必要自我調節,合理安排好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關系,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這樣做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五、求助于醫務人員:如果自我調節不好,出現一些不能解決的心理問題或疾病先兆時,應立即求醫,進行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切莫諱疾忌醫,但也不能有病亂投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