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躺平(面朝上),手腳伸直,請家人將你的腳跟并攏,看是否有長短腳。
2、看胸部是否有傾斜(大小邊)。
3、趴著(相同姿勢)看屁股是否大小邊(通常和胸部同邊) 。
腰骶疼痛癥的鑒別診斷:
腰骶痛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多種疾病的癥狀,如勞累性腰痛、腰部急慢性損傷、骨質增生、關節炎、腎臟疾病、腰肌勞損、腰椎間盤脫出癥等疾病,需要注意鑒別。
勞累性腰痛:勞累性腰痛是指平時缺少運動鍛煉的人,在一個比較集中的時間內進行大量活動后,所產生的一種廣泛性腰部酸痛。按壓腰部時可有明顯的壓痛點,一般來說無需用藥治療。
骨質疏松和骨折:隨著時間的推延,骨質的丟失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停經后的女性,在跌倒甚至在某些日常搬運重物的過程中遭遇壓力過大的情況均容易引起骨折的發生。
骨質增生:骨質增生癥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于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的一種疾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關節炎: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兩種,我國目前關節炎患者估計有1億以上,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另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80%的男性患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在我國的患病率為0.34%~0.36%,據介紹,類風濕關節炎病情嚴重者壽命約縮短10~15年。
腰肌勞損:大多數腰肌勞損病人在發病前有急性腰扭傷病史,后因治療不當使腰痛反復發作,最終導致或并發腰肌勞損。也有一部分腰肌勞損病人沒有腰扭傷病史,而是由于長期從事彎腰勞動或者長期坐姿不當,使得腰肌長期處于緊張狀態,而導致腰肌勞損。
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是由中心的水核、外周的環狀纖維、上下的軟骨板所構成。在兒童和年幼時期,水核成果凍狀,有流動性,隨著年齡的推延,水核逐漸脫水,流動性降低;環狀纖維、上下的軟骨出現龜裂,導致水核沿龜裂的縫隙外流,引起椎管的狹窄,壓迫神經,導致這些神經所支配的肌肉運動受限和皮膚感覺異常。從而,引起腰骶疼痛和下肢的疼痛與功能受限制。
正常人體的衰老會導致骨密度的降低、肌肉力量的衰退,肌肉和韌帶的彈性下降。這些都是不可以避免的。通過我們以下的推薦可以減緩這些影響!
1. 有規律的運動可以保持肌肉的力量,它能夠支持背部的肌肉力量和柔韌性。
2. 使用正確的抬重物或搬運重物的方法,特別是搬運過重和太大的物體時。
3. 維持適當的體重,因為過度的體重會對頸椎和背部肌肉施加過多的壓力。
4. 避免吸煙。
5. 無論是站和坐均要維持適當的姿勢,而不是很懶散的體態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