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仔細詢問相關病史,收集相關臨床資料。
2、密切對患者進行檢查,清楚了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注意患者每天的尿量情況。
3、適當對患者進行相關的體格檢查,初步了解患者各器官的形態病變情況,特別是泌尿系統的情況。
4、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器械檢查,適當進行實驗室檢查。
5、綜合考慮各種檢查結果,結合各種器官損傷的臨床癥狀,最終得出相應診斷。
尿閉癥需要和下面的癥狀相互鑒別。
(1)由膀胱或腎腫瘤糜爛,出血較多形成凝血塊堵塞尿道所致。多為血管瘤和惡性腫瘤(膀胱癌及腎癌),絕大多數都有過無痛性血尿史。但也有些屬于首次發生,亦可自然消失,恢復排尿通暢,常被患者誤認為“病已痊愈”。但當數月或數年后再次“復發”時,病變多已進入晚期,并發生癌細胞遠處轉移,預后極差。55歲以上老年人發生無痛性血尿小便困難者,應及時請泌尿外科專家確診,爭取早期治愈;
(2)前列腺肥大(增生)排尿困難。開始時為夜間尿頻,逐漸發展成白天小便次數亦多,尿流變細、流速緩慢無力。飲酒、勞累、受涼是造成排尿困難、血尿、膀胱尿大量潴留的常見誘因。另一特征是血尿較腫瘤病變輕,多為顯微鏡下血尿,肉眼血尿少,伴有排尿灼熱感。B超檢查,不僅簡捷無痛,而且能準確檢測病變程度、有無并發癥及早期癌變,為制訂合理治療方案提供根據;
(3)膀胱乳頭狀瘤或結石下移,堵塞膀胱頸口(即尿道內口)影響排尿。常于正常排尿中途突然感到會陰深部發脹不適,隨之出現尿流中斷,或滴出血性尿,經臥床休息、或翻身側轉之后,又可恢復小便通暢。B超及膀胱鏡檢查,均可迅速確診,容易治愈;
(4)慢性后尿道炎、尿道肉阜引起排尿困難。均為女性,病史長,并有反復發作的尿頻、尿痛、尿急等慢性后尿炎、膀胱炎病史,藥物療效差。小便后擦紙上可見新鮮血跡,對著鏡子用手指分開小陰唇,患者自己便可見到尿口內紫紅色小腫物,觸之易出血、質軟。尿道肉阜是長期治療不愈的慢性尿道炎引起的肉芽腫,屬于良性病變。泌尿外科、婦科醫師均可用數分鐘門診小手術治愈。
1、均衡飲食,使身體攝入足夠的營養成分。
2、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
3、如有原發病,應積極及時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