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對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以下3點:
1.病史 可急性發病,亦可緩慢發生,且癥狀輕重不一,應全面了解,包括既往的檢查及治療概況等。
2.臨床表現 由于患者個體椎管矢狀徑大小不一,其癥狀差異亦較大,從一般局部隱痛到下肢完全癱瘓均可發生,因此對此類患者均應注意認真檢查,以求及早發現。
3.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以胸椎常規的正位和側位X線平片為首選;據報道,20%~50%的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椎管內有鈣化的椎間盤。
(2)脊髓造影:用大劑量的水溶性造影劑行脊髓造影術的同時用CT掃描,是一種更準確的優良診斷方法。如不先行脊髓造影,而直接用CT檢查,將會弄錯受損脊髓的準確節段。但目前大多數學者均認為此種損傷性檢查應被MRI檢查取代,因為后者也是一種縱向觀察估測整個胸椎椎管的方法。
(3)CT及MRI檢查:凡疑及本病者,均應及早行MRI檢查。作者發現,MRI檢查是本病早期診斷及獲取及時治療最為有效的措施。此外,脊髓造影及CT檢查等雖對本病的診斷亦有一定幫助,但由于其確診率不如MRI檢查,因此,切勿作為首選檢查項目,目前已較少選用或僅作為參考。
4.其他檢查 包括肌電圖和體感誘發電位等,對診斷胸椎間盤突出癥多無幫助。
肋間神經痛:又名肋間神經炎,是一組癥狀,指胸神經根(即肋間神經)由于不同原因的損害,如:胸椎退變、胸椎結核、胸椎損傷、胸椎硬脊膜炎、腫瘤、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縱膈、胸膜病變,肋間神經受到上述疾病產生的壓迫、刺激,出現炎性反應,而出現以胸部肋間或腹部呈帶狀疼痛的綜合征。
肋間隙可有壓痛是肋間神經痛的臨床表現。肋間神經痛患者體檢發現,胸椎棘突旁和肋間隙有明顯壓痛;典型的根性肋間神經痛患者,屈頸試驗陽性;受累神經的分布區常有感覺過敏或感覺減退等神經功能損害表現。
肋骨痛:肋骨所對應的背部胸椎有有輕微移位,造成肋神經受卡或粘連,就會有痛。 在痛的點上有肌肉損傷產生無菌炎站刺激肋神經造成痛。
右側肋骨痛綜合癥多見與青年女性,好發于2-4胸肋關節。可單發,也可多發。病因不十分明確,于外傷有關,故常見于體力勞動者和體操運動員。
1.動作宜“慢半拍”。運動前或做重體力工作前、或晨起后,身體各部肌肉和關節都在松弛狀態,如此時做突然的動作就有可能傷害椎間盤。日常生活中注意預防椎間盤突出,穿鞋時不要半蹲,不要直接彎腰取物,不要下蹲負重。
2.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避免過度勞累。工作一段時間后稍作運動,或按摩一下腰腿部,或做一會兒體操,并保持正確姿勢,以緩解腰部肌肉的緊張。
3.走路時多運用腹部肌肉,站立時不要雙腿同時并齊長時間站立。
4.睡軟硬適度的硬板床,飯后不要長時間看電視。
5.避免寒冷、潮濕的居住及工作環境,在寒熱交接的季節注意避免腰椎疾病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