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和癥狀,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結核 塵肺 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擴張 肺癌 心臟病 心功能不全等)后,臨床上凡有慢性或反復的咳嗽、咯痰或伴喘息,每年發病至少持續3個月 并連續兩年或以上者,診斷即可成立。如每年發病持續不足三個月,而有明確的客觀檢查依據(如X線 肺功能等)亦可診斷。
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和進程預后差異甚大。國內大多沿用1979 年全國專業會議制訂的分期、分型法:①急性發作期:1 周內病情突然加重,咳嗽、咳痰加劇,痰量增加,痰轉呈膿性或黏液-膿性,或伴有其他炎癥表現;或1 周內任何一種癥狀加重至重度;或重癥患者的癥狀明顯加劇者。②慢性遷延期:患者的咳、痰、喘等癥狀遷延不愈,或發作1 個月以上仍未恢復到發作前水平。③臨床緩解期:經過治療或自然緩解,病情穩定,各項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維持時間達2 月以上者。
黃白色黏痰有水果味見于黃桿菌肺炎,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痰量增多,呈黃白色黏痰,有水果味。查體雙肺有細啰音,少量哮鳴音。
煤塵或膽固醇結晶的黏痰是煤炭工塵肺的臨床表現的癥狀。煤工塵肺(coalminer’s pneumoconiosis)系指煤礦工人長期吸入生產環境中粉塵所引起的肺部病變的總稱。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病初為單聲干咳或咳出少量粘液痰,以后隨病情發展,咳嗽加劇,分泌物逐漸增多,痰呈粘液膿性。
1、戒煙是預防慢性支氣管炎的重要措施。
2、控制職業性或環境污染,以避免粉塵,煙霧及有害氣體吸入。
3、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和耐寒能力,以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注射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對預防易感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意義。
4、定期監測肺功能及早發現氣流受限并及時采取措施亦十分重要。
5、加強衛生教育,改善工作條件與衛生習慣和增加營養等對預防慢性支氣管炎均可發揮積極的作用。
6、加強個人衛生,避免各種誘發因素的接觸和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