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只是這類患者的重要癥狀之一,同時還會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臨床表現,多表現在:a、皮質醇增多癥;b、甲狀腺功能減退癥;c、胰島β細胞瘤;d、性腺功能減退;e、多囊卵巢綜合征;f、顱骨內板增生癥等多種病變中。
繼發性肥胖的鑒別診斷:
(一)單純性肥胖 肥胖是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無明顯神經、內分泌系統形態和功能改變,但伴有脂肪、糖代謝調節過程障礙。此類肥胖最為常見。
1、體質性肥胖 是由于脂肪細胞增生所致,與25歲以前營養過度有關。多半有家族性遺傳歷史。超重的兒童通常成為超重的成人。據報告,0~13歲時超重者中,到31歲時有42%的女性及18%的男性成為肥胖癥患者。在胎兒期第30周至出生后1歲半,脂肪細胞有一極為活躍的增殖期,稱“敏感期”。在此期如營養過度,就可導致脂肪細胞增多。故兒童期特別是10歲以內,保持正常體重甚為重要。
2、營養性肥胖 亦稱獲得性(外源性)肥胖,多由于20~25歲以后營養過度,攝取熱量超過機體各種新陳代謝活動過程所需要;或由于體力活動過少或因某種原因需較長期臥床休息,熱量消耗少而引起肥胖。本類型肥胖主要是脂肪細胞肥大和脂肪細胞增生所致。體質性肥胖,也可再發生獲得性肥胖,而成為混合型。
以上兩種肥胖,統稱為單純性肥胖,特別是城市里20~30歲婦女多見,中年以后男、女也有自發性肥胖傾向,絕經期婦女更易發生。
(二)水、鈉潴留性肥胖 亦稱特發性浮腫。此型肥胖多見于生殖及更年期女性。其發生可能與雌激素增加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及靜脈回流減慢等因素有關。脂肪分布不均勻,以小腿、股、臀、腹部及乳房為主。體重增加迅速,與體位有密切關系,勞累和立位體重增加,休息及平臥后減輕。早晚體重變化正常人為0.4千克,本病患者早晚體重變化在1千克以上。該病浮腫變化往往呈周期性,晨起面、眼瞼浮腫,起床后活動,下肢、軀干逐漸浮腫,到晚餐前體重較早飯前增加1.2~4.5千克,平均2.4±0.7千克。立臥位水試驗表明患者有水、鈉潴留。
預防:治療時主要治療原發病,運動及控制飲食的減肥方法均不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