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乏力,心悸氣短,動則加劇,咳嗽喘促,面色青灰,舌淡暗,苔薄白,脈沉弱無力。本證由大病久病,正氣漸虧,心肺兩傷所致。心氣不足,血脈不暢,故見心悸,面色青灰。肺氣虛衰,失于清肅,故見氣短,喘促。 情志不暢,肝氣郁滯或寒凝肝脈,均可導致血行不暢,瘀血內阻,瘀色外露而見面部色青。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胸憋悶疼痛者見于胸痹患者,多因心氣虛或心陽虛衰,推動無力,血行減慢,而致瘀阻心脈而成。若患者素有心悸,胸痛反復發作,突發劇烈胸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冷脈微者, 屬心陽暴脫證。
與黃疸鑒別:
由于出現黃疸的原發病各不相同,所以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既有原發病所引起的,也有黃疸本身所產生的。此外僅簡述黃疸病人所出現的共同表現。
(一)皮膚、鞏膜等組織的黃染
膽紅素對含有彈性硬蛋白的組織具有較大的親和力,所以含有該組織的鞏膜、皮膚和粘膜最易出現黃疸。黃疸加深時,尿、痰、淚液及汗液也被黃染,唾液一般不變色。黃染的深淺不一,與引起黃疸的原發病以及黃疸原發病以黃疸持續的時間長短有關。
(二)尿和糞的色澤改變
肝細胞性和梗阻性黃疸時尿色加深,甚至呈濃茶色,尿色加深的程度與尿中膽紅素含量有關。有些患者首先發現尿色變深,有些則先察覺鞏膜、皮膚和粘膜的黃染。溶血性黃疸雖有鞏膜皮膚黃染,但尿色不深,在急性大量溶血時,尿中出現血紅蛋白尿而使尿液呈醬油色。梗阻性黃疸時糞色變淡,甚至完全灰白。
(三)消化道癥狀
黃疸病例常有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癥狀,常因原發病不同而稍有差異。
(四)膽鹽血癥的表現
肝外梗阻性黃疸和肝內膽淤可因膽鹽排泄受阻而滯留血中,稱膽鹽血癥。其主要表現為:①皮膚瘙癢,但瘙癢與黃疸程度可一致;②心動過緩見于深度黃疸病便,與膽鹽刺激迷走神經和抑制心臟傳導有關;③腸道因缺乏膽鹽,影響脂肪消化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而致腹脹、出血傾向、脂肪瀉和夜盲癥等表現;④乏力、精神萎靡和頭痛,似與膽鹽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毒性作用有關。
【小兒心律失常預防】
針對各種病因加以預防,例如:
【小兒心律失常預防】
1.生活要規律,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保證睡眠
2.洗澡水不要太熱,洗澡時間不宜過長。
3.養成按時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
4.飲食要定時定量。
5.避免著涼,預防感冒。
6.運動要適量,量力而行,不勉強運動或運動過量,不做劇烈及競賽性活動。
7.合理用藥 心律失常治療中強調用藥個體化,按醫生要求服藥,并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有些抗心律失常藥有時能導致心律失常,所以,應盡量少用藥,做到合理配伍。
【感染性休克】
1.積極防治感染和各種容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疾病,例如敗血癥、細菌性痢疾、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腹膜炎等。
2.做好外傷的現場處理,如及時止血、鎮痛、保溫等。
3.對失血或失液過多(如嘔吐、腹瀉、咯血、消化道出血、大量出汗等)的患者,應及時酌情補液或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