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格檢查即可診斷。
(一)癔癥 患者可有癔癥性假癡呆,童樣癡呆及Ganser綜合征,臨床特征為患者在精神因素的作用下突然發生的類似癡呆的狀態,記憶力喪失,回答錯誤,連日常生活諸如穿衣著褲也是錯誤百出,即給人以智能有嚴重損害的印象,或表現言語和舉止象個稚氣十足的幼兒,見人則稱呼“叔叔”、“伯伯”、“阿姨”。或表現在回答問題時給予近似回答,如“人有三只腳”、“2+2=5”之類,提示患者是知道正確的回答的,這種情況維持時間較短,經治療或精神因素去除后癥狀很快消失。
(二)反應性精神障礙 患者在遭到強烈的精神刺激后立即發病,表現有明顯的意識障礙與狹窄,不能正確感知周圍事物,對時間、地點或人物定向發生障礙,理解困難,同時常伴有表情迷惑與注意力的渙散,言語凌亂,不連貫,使人難以理解,其精神癥狀的內容多與精神因素引起的情緒體驗有一定的聯系,當精神因素解除后癥狀很快消失。
(三)拘禁反應 雙稱監獄精神病。患者在拘禁情況下,表現回答問題的方式及其行為具有荒謬特征,給人以嚴重癡呆的印象,例如患者答不出自己的姓名、年齡,不知有幾只手、幾個手指,分不清早和晚、左和右、白天黑夜。有時叫錯或叫不出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稱,反應遲鈍,動作不靈活,表情呆板,但當拘禁情況解除后,患者一切表現正常。
一、適當的體力和腦力活動:持之以恒、量力而為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不僅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而且還有大量信息入腦,加強神經系統活動,提高調節能句,所以體力活動兼有加強腦力作用。動物實驗顯示,周圍環境刺激越多,則腦皮質越厚,說明增加腦力活動的價值。由此可見,老年人堅持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學習,是有利于防止或延緩智力衰退的。 二、合理的飲食結構:合理的飲食結構是預防腦老化的主要環節。飲食中多食用蔬菜,如胡蘿卜、菠菜、油菜、白菜、西紅柿、芹菜等,適當添加瘦肉及蛋類。在烹調時盡量用鐵制品餐具,少用或不用鋁制品。這樣使人們多攝入一些對人體有益的鐵質,少攝入對人體有害的元素,如鋁。 三、防治直接損害智能的疾病,減少或避免損害腦細胞的疾病。對防止癡呆是非常重要的。應特別指出的是某些長期使用的藥物,如抗高血壓、鎮靜安定劑等,其中有些可干擾腦功能,加速癡呆的進展,應予以重視。此外,積極穩定的情緒,對防止智能衰退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