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①精選Ⅱ°者僅傷及真皮淺層,一部分生發層健存。因滲出較多,水泡較飽滿,破裂后創面滲液明顯;創底腫脹發紅;有劇痛和感覺過敏;皮溫增高。若無感染等并發癥,約2周可愈。愈后不留瘢痕,短期內可有色素沉著,皮膚功能良好。②深Ⅱ°者傷及真皮深層,尚殘留皮膚附件。因變南的表層組織稍厚,水泡較小或較扁薄,感覺稍遲鈍,皮溫也可稍低。去表皮后創面呈淺紅或紅白相間,或可見網狀栓塞血管;表面滲液少,但底部腫脹明顯。若無感染等并發癥,3~4周可愈,因修復過程中間有部分肉芽組織,故留有瘢痕,但基本保存了皮膚功能。
鑒別診斷:1°燒傷:僅傷及表皮,局部呈現紅腫,故又稱紅斑性燒傷。有疼痛和燒灼感,皮溫稍增高。3~5d可好轉痊愈,脫屑而不留瘢痕。
Ⅱ°燒傷:深達真皮,局部出現水泡,故又稱水泡性燒傷。淺Ⅱ°者僅傷及真皮淺層,部分生發層健在。因滲出較多,水泡較飽滿,破裂后創面滲液明顯,創底腫脹發紅,有劇痛和感覺過敏,皮溫增高。若無感染等并發癥,約2w可愈,愈后不留瘢痕,短期內可有色素沉著,皮膚功能良好。深II°者傷及真皮深層,尚殘留皮膚附件。因變質的表層組織稍厚,水泡較小或較扁等,感覺稍遲鈍,皮溫也可稍低。去表皮后創面呈淺紅或紅白相間,或可見網狀栓塞血管,表面滲液少,但底部腫脹明顯。若無感染等并發癥,3~4w可愈,愈后留有瘢痕,但基本保存了皮膚功能。
Ⅲ°燒傷:傷及皮膚全層,可深達皮下、肌肉、骨骼等。皮膚壞死,脫水后可形成焦痂,故又稱焦痂性燒傷。創面無水泡,蠟白或焦黃,或可見樹枝狀栓塞血管,觸之如皮革,甚至己炭化。感覺消失,皮溫低。自然愈合甚緩慢,需待焦痂脫落,肉芽生長而后形成癜痕。不僅喪失皮膚功能,而且常成畸形。I°容易識別,淺Ⅱ°、深Ⅱ°與Ⅲ°不易立即判斷。由于熱力不均勻,不同深度之間可有移行區,如創面發生感染或并發休克,可加深損傷深度。
預防:1.小面積的Ⅱ°燒傷、水泡完整者,可在表現涂以碘伏或洗必泰等;然后吸出泡內液體,加以包扎。
2.較大面積的Ⅱ°燒傷、水泡完整,或小面積的水泡已破者,剪去水泡表皮;然后外用“濕潤燒傷膏”(中西藥合制)或其他燒傷膏(含制菌藥和皮質醇),或用其他制攻的中西藥藥液(可以單層石蠟油紗布或藥液紗布使藥物粘附于創面)。創面暴露或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