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胎位異常或頭盆不相稱;其次是子宮發育不良和精神因素等。
胎位異常:胎位異常一般指妊振30周后,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不正,較長見于腹壁松弛的孕婦和經產婦。胎位異常包括臀位、橫位、枕后位、顏面位等。以臀位多見,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由于胎位異常將給分娩帶來程度不同的困難和危險,故早期糾正胎位,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發育性骨盆異常:骨盆入口平面前半部較狹窄,不適合胎頭枕部銜接,后半部較寬,胎頭容易以枕后位或枕橫位銜接。
子宮呈橫橢圓形:胎位異常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叫胎位。子宮呈橫橢圓形是診斷胎兒橫位的依據之一。橫位是胎位異常的一種,其他的還包括臀位、橫位、枕后位、顏面位等。以臀位多見,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
頭盆不稱:如果產婦骨盆狹窄或胎兒的頭過大,分娩時不能順利通過產道;或是骨盆正常,但由于胎兒的頭過大,也不能順利通過產道,這種現象稱為“頭盆不稱”。
應對孕婦進行產前教育,進入產程后,重視解除產婦不必要的思想顧慮和恐懼心理,使孕婦了解分娩是生理過程,增強其對分娩的信心。
目前國內外均設康樂待產室(讓其愛人及家屬陪伴)和家庭化病房,有助于消除產婦的緊張情緒,可預防精神緊張所致的官縮乏力。分娩前鼓勵多進食,必要時靜脈補充營養。避免過多使用鎮靜藥物,注意檢查有無頭盆不稱等,均是預防宮縮乏力的有效措施。注意及時排空直腸和膀胱,必要時可行溫肥皂水灌腸及導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