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臨床癥狀,結合組織病理診斷不難。痣惡變的診斷,要靠色素痣的徹底切除后的病理檢查來確定。
1.雀斑見于鼻、兩頰、手背和軀干上部。皮損為淡黃色,黃褐色或褐色斑點,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如針尖至粒大小。斑點不融合。主要病理改變為基底細胞層的黑色素增多,而黑素細胞的數目不增加。
2.脂溢性角化病為扁平而境界清楚地斑片,表面光滑或呈乳頭瘤狀,可形成一層油脂性厚痂。毛囊角栓是重要特征之一,有時甚至很小的早期皮疹即已看得很清楚。
3.惡性黑素瘤常不對稱,邊界不清楚,邊緣不光滑,顏色不均勻,發展迅速,容易破潰、出血,可形成不規則瘢痕,組織學顯示痣細胞異型。中心暗點以及屈光度的改變 是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重要癥狀。
一般不必治療。先天性痣細胞痣由于有10%發生黑素瘤的可能性,一般以切除為好。后天性痣細胞痣,除非是出現惡變體征(體積突然增大、顏色變黑、表面出現脫屑、糜爛、滲出、結痂、出血、潰瘍、炎性腫脹:自覺疼痛或瘙癢,周圍出現衛星病灶等),應即進行切除。交界痣、混合痣發生在掌跖、腰圍、腋窩、腹股溝等易損傷的部位,亦可考慮切除。有些后天性痞細胞病發生于面部,有礙美容,患者要求治療時,亦可采用切削法,使痣與皮膚表面平齊,然后涂止血劑硫酸亞鐵溶液或30%氯化鋁止血。此外亦可施行貫穿縫扎術。冷凍或激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