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紺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血紅蛋白氧合不全、還原血紅蛋白增高所致。任何原因使毛細血管內還原血紅蛋白絕對含量超過50g/L時,即可出現發紺。
2.紫紺是缺氧的表現,但缺氧并不一定都發紺。也就是說,發紺并不一定能確切反映動脈血氧下降情況,如重度貧血(Hb<60g/L)患者,即使有嚴重缺氧,甚至氧合血紅蛋白都處于還原狀態,也不出現發紺。
3.極少部分發紺是由于異常血紅蛋白衍生物形成,使部分血紅蛋白喪失攜氧能力所致;當血液中高鐵血紅蛋白達30g/L或硫化血紅蛋白達5g/L時也可出現發紺。
(1)中心性發紺:此類發紺的特點表現為全身性、除四肢及顏面外,也累及軀干和黏膜的皮膚,但受累部位的皮膚是溫暖的。發紺的原因多由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功能衰竭、通氣與換氣功能障礙、肺氧合作用不足導致Sa02降低所致。一般可分為:①肺性發紺:即由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所致。常見于各種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如喉、氣管、支氣管的阻塞、肺炎、阻塞性肺氣腫、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肺淤血、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栓塞、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等;②心性混合性發紺:由于異常通道分流,使部分靜脈血未通過肺循環進行氧合作用而人體循環動脈,如分流量超過心輸出量的1/3,即可出現發紺。常見于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如Fallot四聯癥、Eisenmenger綜合征等。
(2)周圍性發紺:此類發紺常由于周圍循環血流障礙所致。其特點表現在發紺常出現于肢體的末端與下垂部位。這些部位的皮膚是冷的,但若給予按摩或加溫,使皮膚轉暖,發紺可消退。此特點亦可作為與中心性發紺的鑒別點。此型發紺可分為:①瘀血性周圍性發紺:常見于引起體循環淤血、周圍血流緩慢的疾病,如右心衰竭、滲出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性心包炎心包填塞、縮窄性心包炎、血栓性靜脈炎、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下肢靜脈曲張等;②缺血性周圍性發紺:常見于引起心排出量減少的疾病和局部血流障礙性疾病,如嚴重休克、暴露于寒冷中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Raynaud)病、肢端發紺癥、冷球蛋白血癥等。
(3)混合性發紺:中心性發紺與周圍性發紺同時存在。可見于心力衰竭等。
遇到發紺的病人,應詢問有無呼吸困難、心悸,會服用何種藥物,吃了什么飲食。對有呼吸困難的病人,應注意檢查咽喉、氣管、肺與心臟,發紺的部位,以及有無杵桿狀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