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穿孔的腹痛常突然發生,呈持續性劇痛,常使患者難以忍受,并在深呼吸與咳嗽時加重。疼痛范圍與腹膜炎擴散的程度有關。患者采取仰臥位,兩下肢屈曲,不愿轉動。腹部檢查可見呼吸運動顯著減弱,腹肌板硬,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等,X線檢查可發現膈下有游離氣體。
腸穿孔需要做如下鑒別。
腸穿孔是傷寒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死亡率較高。腸傷寒病變最顯著處是在回腸末段,病變的淋巴集結發生壞死,粘膜脫落形成潰瘍多在病程的第2~3周,所以,并發腸穿孔也多在此期間。80%的穿孔發生在距回盲瓣50cm以內,多為單發,多發穿孔約占10%一20%。
腸阿米巴病的潰瘍:一般較表淺,但感染嚴重時,也可發生較深的潰瘍而引起腸穿孔;多發生于暴發型的病人,死亡率較高。穿孔常很大,多位于盲腸、闌尾及升結腸,其次為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穿孔可為單發或多發。
傷寒腸穿孔確診后應及時手術治療。一般采用右下腹部切口,原則是施行穿孔縫合術。如穿孔過大,其周圍腸壁水腫嚴重,可作近端回腸插管造口,以保證穿孔縫合處愈合。但,對術中發現腸壁很薄接近穿孔的其他病變處,也應作漿肌層縫合,以防術后發生新的穿孔。腹腔內應置放煙卷引流。傷寒腸穿孔病人一般都很虛弱.難以耐受大手術打擊,故一般不應作腸切除術,除非腸穿孔過多,以及并發不易控制的大量腸道出血,而病人全身狀況尚許,在這種情況下,才考慮采用。
術后對傷寒病和腹膜炎應采用抗菌藥物及加強支持療法等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