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血氣分析 |
血液血管
全身
|
血液科?
|
動脈血氣分析是判斷機體是否存在酸堿平衡失調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可靠指標。目前,動脈血氣分析在臨床各科低氧血癥和酸堿失衡的診斷、救治中,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檢驗項目。
|
尿維生素B1 |
全身
足部
|
|
尿維生素B1(VitB1,VB1)檢查可了解體內維生素B1量的情況,了解有無維生素B1的缺乏狀況。升高見于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霍奇金病。減少見于腳氣病、甲狀腺功能亢進、丙酮酸羧酶缺乏癥、重度營養不良、心功能不全、酒精中毒、哺乳期、腹瀉等。
|
尿酮體 |
胰腺
|
|
尿酮體(KET)檢查可了解體內酮體含量,陽性見于可出現酮血癥。
|
腦血流圖 |
顱腦
|
|
腦血流圖比較能夠客觀地反映腦血管的緊張度和血管的彈性變化,對判斷腦血管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平均紅細胞體積 |
血液血管
|
血液科?
|
紅細胞平均體積檢查可了解紅細胞的情況,對某些血液病的診療有一定價值。
|
心肌灌注顯像 |
心臟
|
|
心肌灌注顯像可診斷心肌梗塞或缺血部位、大小和范圍、心電圖異常Q波的鑒別診斷,對冠心病、心肌梗塞面積判斷,冠脈搭橋術及溶栓治療的監測,均為首選方法。
|
羊水甲胎蛋白 |
腎
食管
血液血管
|
|
羊水甲胎蛋白測定(AFP)可發現神經缺損、Down綜合征、腎臟和肝臟疾病等,是所有孕婦都要進行的檢查。
|
抗利尿激素 |
顱腦
|
腎內科?
|
抗利尿激素測定對尿液濃縮和稀釋相關疾病的診斷有輔助作用。升高見于細胞外液滲透壓高,體液容量減少,某些腫瘤、顱腦損傷、過多注射利尿激素,應激情況等。減低 見于尿崩癥、腎病綜合征、煩躁多飲綜合征,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體液容量增加等。
|
HER-2基因 |
全身
|
|
c-erbB-2基因檢測(c-erbB-2,neu,HER-2)適應于各類腫瘤的研究和評價。 其陽性表達可見于各種癌癥,如乳腺癌、卵巢癌、胃癌、食管癌、涎腺腫瘤、肺癌、膽管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等。 陽性者也表示有多藥耐藥的可能,對臨床用藥有指導意義。
|
端粒酶 |
肺
肝
|
|
端粒酶檢查可了解細胞分裂情況。
|
脊柱MRI |
脊柱
|
骨科?
|
脊柱MRI檢查可準確評價脊柱和各種病理情況,對脊柱和脊髓疾病有診斷意義。
|
纖維蛋白降解產物 |
血液血管
肺
腎
|
|
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檢查主要反映纖維蛋白溶解功能。
|
凝血酶原活動度 |
血液血管
|
血?
|
反映凝血功能。凝血因子大部分均在肝細胞內合成。在肝臟功能正常時,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動度在正常范圍。當肝臟實質受到損傷,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動度可呈不同程度的減低,常引起出血、淤血等臨床表現,如如牙齦出血、鼻出血、青紫色淤痕等。
|
脈沖震蕩肺功能 |
肺
|
體檢保健科?
|
脈沖震蕩肺功能(IOS)檢查能很好地反映患者呼吸生理的動力學特征。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有輔助意義。
|
C-myc基因 |
全身
|
|
C-myc基因(C-myc)檢查對腫瘤的診斷有輔助意義。過度表達見于各種腫瘤,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結腸癌、宮頸癌、某些神經母細胞病、粒細胞性白血病 、視網膜母細胞瘤、成骨肉瘤、軟骨肉瘤、脊索瘤、脂肪肉瘤、橫紋肌肉瘤、何杰金氏病及頭部腫瘤等都有myc基因的擴增或過度表達。
|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 |
血液血管
淋巴
骨
|
|
嗜堿性粒細胞計數常用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的鑒別和觀察變態反應。
|
每分鐘肺泡通氣量 |
肺
|
呼吸內科?
|
每分鐘肺泡通氣量(VA)檢查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有輔助意義。肺泡通氣量減少,見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不張、麻醉、重癥肌無力等通氣不足性疾病,血氣分析示Ⅱ型呼吸衰竭和呼吸性酸中毒;肺泡通氣量增加,見于酮癥酸中毒。癔病、高通氣綜合征等肺泡通氣過度性疾病,血氣分析示呼吸性堿中毒。
|
p21基因 |
肺
腸
|
|
檢測K-ras基因突變是深入了解癌基因的情況、了解各種癌癥的發展預后、放化療療效的重要指標。
|
p16基因 |
全身
|
|
P16基因的突變與缺失,是判斷腫瘤的性質及預后的一項重要指標。P16基因體積小,只有P53的1/10,用于基因診療、更易操作,對臨床腫瘤治療更具有現實意義。
|
尿鈣 |
頸部
其他
|
腎內科?
體檢保健科?
|
尿鈣測定可了解24h尿液中鈣的濃度。尿鈣的變化可反映血鈣的變化,但尿鈣值變化很大,鈣、蛋白質的攝入和磷的排出可影響鈣的排出,尿磷高則尿鈣低。
|
腦脊液病原體 |
顱腦
|
|
對有腦膜刺激癥狀、疑為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做腦脊液病原學檢查具有重要意義。腦脊液中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產單李斯特菌、腦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桿菌、新型隱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腦脊液直接顯微鏡檢查對新型隱球菌腦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具有臨床意義。
|
痢疾桿菌檢測 |
腸
|
急診科?
|
痢疾桿菌檢測對痢疾有診斷意義。陽性見于急、慢性細菌性痢疾,我國流行較廣的為福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及志賀氏痢疾桿菌。
|
腦脊液免疫球蛋白 |
顱腦
|
內分泌科?
血液科?
體檢保健科?
|
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病變時(如感染、炎癥、腫瘤、外傷、出血、水腫等),腦脊液中的化學成分都可能發生變化,可通過測定腦脊液中的某些化學成分的變化,作為臨床診斷、治療疾病和預后觀察的依據。
|
乳酸(LA) |
血液血管
|
血液科?
|
乳酸(LA)是腦脊液的一種檢查方法。增高見于腦缺血、缺氧,顱腦損傷,顱高壓綜合征,驚厥,顱內出血,腦膿腫,多發性硬化癥,細菌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等。病毒性腦膜炎不增高。
|
尿鈣定性試驗 |
頸部
其他
|
腎內科?
體檢保健科?
|
當血鈣<2mmol/L(8mg/dl)時,尿鈣定性試驗陰性。臨床上結合尿鈣定量、血鈣測定來綜合診斷疾病。尿鈣定性陰性表示尿含鈣極微,見于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維生素D缺乏、骨質軟化癥、缺鈣性嬰兒手足搐搦癥等。尿鈣定性強陽性(即+++-++++)表示尿鈣和血鈣增加,見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用大量維生素D或鈣劑治療后。
|
痰液顯微鏡檢查 |
肺
咽喉
|
呼吸內科?
|
痰液的顯微鏡檢查是用顯微鏡觀察痰中的白細胞、紅細胞、上皮細胞和塵細胞,以及纖維、結晶、脂肪、寄生蟲底層,有助于提示呼吸系統某些特征性疾病的診斷。
|
腦脊液乳酸 |
血液血管
|
血液科?
|
乳酸(LA)是腦脊液的一種檢查方法。增高見于腦缺血、缺氧,顱腦損傷,顱高壓綜合征,驚厥,顱內出血,腦膿腫,多發性硬化癥,細菌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等。病毒性腦膜炎不增高。
|
尿氨 |
肝
|
|
尿氨(NH3)的測定對一些疾病具有診斷意義。增高見于肝功能衰竭,Reye綜合征等。高蛋白飲食等。減低見于營養不良癥,進食產堿食物等。
|
緩沖堿 |
血液血管
|
|
緩沖堿(BB)檢查可反映機體對酸堿平衡紊亂時總的緩沖能力,對酸堿平衡紊亂有診斷意義。增高常見于代謝性堿中毒。減低常見于代謝性酸中毒,若此時實際碳酸氫鹽(AB)正常,有可能為貧血或血漿蛋白低下。
|
棒狀小體 |
血液血管
|
血液科?
|
棒狀小體對急性白血病的診斷,以及白血病細胞類型的鑒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幼稚粒細胞胞質中多見呈粗短棒狀量可較多;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可出現呈細長棒狀常為1條;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時不出現棒狀小體。
|
楓糖尿癥篩查 |
血液血管
|
內科?
婦產科?
兒科?
|
人工周期試驗是在單用雌激素沒有引起撤藥性出血的情況下,口服21日己烯雌酚的最后4日每日加肌肉注射黃體酮20mg,用于檢查宮內膜是否有生理性增殖反應。雌激素試驗陽性表明子宮內膜對雌激素有反應,病因不在子宮。陰性表明子宮內膜萎縮或先天性內膜缺如,為子宮性閉經。
|
腦脊液蛋白電泳 |
顱腦
|
神經內科?
血液科?
|
腦脊液蛋白電泳主要用于多發性硬化癥,神經梅毒及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的診斷。
|
腦脊液色氨酸試驗 |
肝
|
腦外科?
|
色氨酸試驗(TrpT)是腦脊液的一種檢查方法,陽性見于結核性腦膜炎,化膿性腦膜炎,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重癥黃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