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哭聲變化
突然用劇烈而尖銳的聲音哭泣時,一般表明有疼痛感。如兩腿緊縮劇烈啼哭,多半是肚子痛;若哭聲無力或呻吟,則說明有重病;如果哭聲為高音調、短促、突然,應考慮到是否有腦部疾患。
2、睡眠不安
嬰兒患病前通常夜間不好好睡覺,表現為啼哭或煩躁不安。如嬰兒出現發熱、腹痛、口痛、肛周瘙癢等,由于不能用言語表達,只能表現為哭吵不安。某些生理狀況如饑餓、過冷、過熱、大小便等,也易使嬰兒睡眠不安或哭鬧。哭聲響亮,時高時低,當要求滿足后或不適解除后,哭鬧即止。某些疾病表現恰好相反,如腦膜炎、中毒等,可以出現嗜睡,即睡眠時間突然延長。
3、面色變化
正常嬰兒面色是紅潤的,口周圍稍微發青,并不一定有問題。但面色發青或灰白,口周圍明顯青紫時,多半是有了病。急性發熱的病兒則面色發白或青紫,這常常預示肺炎、心臟病、某些食物中毒等。貧血或失血的嬰兒可見面色蒼白并有口唇、牙床蒼白。
4、食欲下降
嬰兒哺乳量每天各有差異,偶爾吃得少些,并非是有什么疾病,只要精神好、睡眠好,就不必擔心。假如突然不愛吃奶,或吸吮無力,這就要進一步觀察。健康嬰兒按時飲食,食量較恒定。若發現食欲改變、食量減少或拒乳拒食,往往是患病的前兆表現。特別是急性病,癥狀還未出現之前,常先有食欲的改變。如急性肝炎,早期多無任何癥狀,只是不想吃東西,或惡心、嘔吐。嬰兒發熱時消化機能發生變化,可引起食欲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