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按摩注意事項,學會了事半功倍
人體的足部豐富著許多反射區,同時也分布著多種經絡,多種穴位,所以,按照中醫養生理論講,對經絡的按摩,對穴位的按摩,對反射區的按摩,都會起到相應的作用,具有相應的保健功效,但是,都是有一定的原則的。不能胡亂按摩。力度有要求,時間有要求,先后順序也有要求,一定按找原則進行,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按摩前需準備毛巾或浴巾一條、凡土林油一小瓶、按摩棒支。按摩前應剪短指甲,以免刮傷患者皮膚。按摩時應在選定穴位涂抹少量凡士林油,以潤滑皮膚,防止擦傷。
(2)按摩時患者應先用熱水洗腳后全身放松,情緒安定,仰臥床上;按摩師取坐勢,在膝蓋上置毛巾,將患者的腳放置自己膝蓋。
(3)按摩每個穴位前都應測定一下病理反射區的反射疼點。按摩師可用塑料棍自制檢查棒,尖端如圓珠筆尖端即可。用此尖端輕L探測一下病理反射區,如患者有扎刺樣疼感,即是病理穴點,即可在此著力按摩。
(4)按摩時手法應取輕一重一輕。如按3分鐘,開始1分鐘輕按,中間1分鐘加重,然后再輕按1分鐘。按摩過程中力量加大時,患者病理反射區會有痛感,這種痛感是按摩效應,但不宜加力過強,以患者能忍受為佳。每次按摩結束都力求達到使患者感到口渴,按摩結束后讓患者飲溫開水500毫升以排毒。
(5)足部有外傷、瘡癤、膿腫,治療時應避開患處。可在另只腳的相同部位或同側手的對應部位進行按摩。如因治療不慎,造成皮膚紅腫、瘀血者,可在患部涂上紅花酒精,暫時停止在該處按摩
(6)有些患者在接受按摩治療后可能出現低燒、發冷、疲倦、腹瀉等全身不適癥狀,或使原有的癥狀加重,這是按摩后出現的一種正常反應,可繼續堅持治療,數日后癥狀自然消失。
有的人在接受按摩治療數日后,尿液顏色變深,并且氣味加重,這是因為“毒素”排出所致,不必驚慌,仍可堅持治療。
(7)長期接受腳部按摩,腳部的感覺,痛覺會變得遲鈍,此時,可以用鹽水浸泡雙腳半小時,痛覺敏感度會增強,治療效果會有明顯提高。會避免不停的加大力度。
(8)治療時,需要注意有些部位盡量避開,比如骨骼突起處,由于骨膜比較容易接觸到,把握不好力度,有可能造成估摸受傷,增加傷痛。
(9)空腹或飯后一小時內,不要按摩治療。
(10)老人骨骼變脆,關節僵硬,小孩皮薄肉嫩,骨骼柔細,在按摩時均不可用力過度,造成損傷,以用指腹施力為宜。
(11)按摩期間注意多喝水,對喝水,可以促進代謝排放,有提高按摩作用。
(12)按摩前后注意手腳衛生,如果有腳氣的更要注意,避免腳氣傳播。
溫馨提示:
請不要迷信專家,專家說的對不對,是需要后續的臨床試驗去不斷檢驗的,而且必定會有一些專家建議會被證偽。也不要蔑視專家,因為指南制定出來之前我們需要按照專家的意見去做,而且指南的制定首先要參照專家的意見。
本站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