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心臟病可以治愈嗎
心臟病能否治愈取決于具體類型和病情。少數先天性心臟病和特定病因的后天性心臟病,如及時發現并正確處理,有可能治愈。但大部分心臟病,如心肌炎、心內膜炎、冠心病等,難以徹底治愈,只能通過治療改善癥狀,延緩疾病進展。如有不適,應盡快就醫診斷治療。
- 楊崛圣 主治醫師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
心臟病能否治愈取決于具體類型和病情。少數先天性心臟病和特定病因的后天性心臟病,如及時發現并正確處理,有可能治愈。但大部分心臟病,如心肌炎、心內膜炎、冠心病等,難以徹底治愈,只能通過治療改善癥狀,延緩疾病進展。如有不適,應盡快就醫診斷治療。
心臟病患者是否能乘坐飛機,需要根據病情、醫生的建議和旅行計劃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如果病情穩定,沒有嚴重的心臟癥狀和并發癥,且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是可以坐飛機的。但如果存在嚴重的心臟癥狀,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或者近期有過心臟病發作、冠狀動脈手術等,應避免坐飛機,以免病情加重,甚至發生意外。在飛行前,建議患者咨詢醫生的意見,并根據醫生的指導進行調整,以保證旅途的安全和健康。
心臟病的癥狀表現包括心慌、心悸、頭暈、呼吸困難等。早期可能出現心慌、胸悶、呼吸急促,心律失常時則表現為心悸、頭昏甚至昏厥。心臟泵血功能減弱會導致頭暈乏力、活動耐力降低。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心絞痛、手腳腫脹等癥狀。建議出現這些癥狀時及時到醫院就診。
心臟神經癥的癥狀包括心悸、呼吸困難、心前區痛和植物神經紊亂等。具體表現為:患者自覺心跳加快、心前區搏動和不適,胸悶、呼吸不暢,心尖區及左乳房下針刺樣或刀割樣疼痛,并可能伴有失眠、多夢、焦慮、頭暈、耳鳴等其他系統癥狀。此外,患者還常持續感到疲勞,盡管經過休息也不能好轉,伴頭痛、出汗、顫抖等。
心電圖是診斷急性心包炎的重要輔助檢查手段,尤其在早期心臟超聲和X線沒有明顯改變時。典型的心電圖表現包括廣泛的ST段抬高(除aVR外),多為弓背向下型,以及PR段壓低,這些改變主要是因為心外膜心肌的炎性損傷。因此,心電圖在診斷心包炎時具有重要的輔助價值,但不能單憑心電圖確診心包炎,還需結合其他檢查手段。
心電圖能查出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的患者心電圖可能會出現ST段壓低或弓背抬高、T波倒置或高尖等特征,這些都屬于心肌缺血的表現。但需注意,輕度或局限性心肌缺血可能不易被心電圖發現,且冠心病患者并非時刻存在心肌缺血,因此可以結合心臟彩超、冠狀動脈CT等其他檢查方法綜合評估。
心功能二級不算嚴重,只是輕度的心衰。心功能二級是指心臟病患者的活動耐量有所下降,在日常活動或者運動時,會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乏力等癥狀。但休息時無癥狀。患者要積極治療,注意飲食和作息,以避免心臟功能進一步惡化。
心功能三級通常已無法自主恢復,只能通過藥物、手術、預防等治療措施進行控制性治療。心功能三級損傷患者體力活動明顯受限,進行輕度體力活動時較易出現胸悶、氣短、喘憋等不適癥狀。患者需要接受長期間歇性治療,以提升生活質量為主要目的。
心肌炎的治愈情況與病情輕重程度相關。普通急性心肌炎通常可以治好,約50%的病例在2~4周恢復,預后良好,但少數患者可能會復發。暴發性心肌炎病情兇險,進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達80%,但若能度過急性危險期,則長期預后良好。因此,心肌炎確診后應及時治療,以避免病情加重。
心絞痛的癥狀主要包括突然發生的壓榨性、悶脹性疼痛,也可表現為窒息性疼痛,嚴重時會累及大部分心前區,痛感可放射至左肩部、下頜、牙齦等部位,偶爾伴有瀕死感。疼痛部位多位于左心前區,具體在左鎖骨中線第4肋間,有時也感覺胸骨后或劍突下疼痛。不典型心絞痛痛感會放射至左側肩胛部、右前胸等部位,且痛感會很快消失,部分患者只表現為左前胸不適或發悶。
心力衰竭大多是不能治好的,但可以通過藥物等治療手段改善心衰癥狀,阻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延長生存時間,并降低病死率。在急性癥狀緩解后的慢性穩定期,如果病因得到良好控制,如冠心病患者的完全血運重建和高血壓的良好控制,心力衰竭可能獲得治愈。然而,由于引起心衰的病因多不可逆,心衰的預后通常不佳,5年生存率大約僅為45%~59%。
心率64次/分對于健康成人和老人是正常的,因為正常成人的心率范圍為60~100次/分。但對于新生兒(正常心率120~140次/分鐘)、嬰兒(正常心率110~130次/分鐘)和幼兒(正常心率100~120次/分鐘),心率64次/分則是不正常的,可能與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體溫低、嚴重感染、甲狀腺功能減退或法洛四聯癥等疾病有關。建議及時就醫檢查,明確病因。
血管炎是一組以血管壁或血管周圍組織炎癥伴壞死為基本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生多與遺傳、免疫、藥物等因素有關。臨床癥狀多樣,包括發熱、盜汗等全身癥狀,以及病變血管缺血、相應器官功能異常等局部癥狀。當有顯著全身表現、多系統受累時,又稱為系統性血管炎。
心肌肥厚是一種病癥,其病因較多,包括先天遺傳性心肌肥厚、高血壓、主動脈瓣狹窄等。先天遺傳性心肌肥厚是遺傳性心血管病,多為家族性常染色體遺傳,可導致呼吸困難、疲乏無力等癥狀。高血壓和主動脈瓣狹窄也可能導致心肌肥厚,建議就醫檢查,明確病因,并遵醫囑對癥治療。
心肌炎是指心肌發生炎性病變,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物理化學因素引起,導致心肌細胞、間質組織等受損,從而影響心臟功能,可能導致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礙等嚴重后果,比如心臟衰竭、猝死等。心肌炎的治療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對癥治療。患者在平日也應注意清淡飲食,加強營養,并避免焦慮緊張等情緒的刺激。
心跳一分鐘64次通常被認為是正常的,尤其是對于成年人來說。正常成人的靜息心率(即在安靜狀態下的心率)通常在60到100次每分鐘之間。心率可以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年齡、健康狀況、運動習慣和個人差異。例如,經常進行有氧運動的人可能會有較低的靜息心率,因為心臟肌肉更加強健,每次跳動可以泵送更多的血液。此外,心率也可能因情緒狀態、體溫、荷爾蒙水平等因素而變化。如果心率持續顯著偏離正常范圍,或者伴隨有其他癥狀,建議咨詢醫生進行進一步的評估。
高心病全稱為高血壓性心臟病,指的是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主要包括左心室舒張功能減退、左心室肥厚,逐步發展會出現心肌收縮功能減退,進而發展為心衰。另外,高心病也可能是指高原心臟病,以慢性低壓低氧引起的肺動脈高壓為基本特征,并伴有右心室肥厚或右心功能不全,是慢性高原病的另一種類型。
鹽酸利多卡因主要用于各種局部麻醉和抗心律失常。作為局部麻醉藥,它具有良好的組織穿透性和擴散性,可以通過降低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達到鎮痛效果。作為抗心律失常藥,它可以通過阻斷心臟的鈉離子通道,治療心律失常。在臨床上,它常用于硬膜外麻醉、表面麻醉等,也可用于緩解中度疼痛,如牙痛、頭痛。此外,它還適用于心肌梗死、洋地黃中毒等引起的心律失常。
HR過低即心率過緩,指心率低于60次/分。其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原因如迷走神經興奮或長期從事體力勞動導致基礎心率偏慢,無需特殊治療。病理性原因包括心臟疾病,如竇性心律過緩等,可能導致重要臟器灌注不足、頭暈、心慌等癥狀,需積極治療。
病毒性心肌炎的癥狀輕重不一,輕者可能無明顯癥狀,重者可出現休克、猝死。典型癥狀通常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現,包括發熱、全身倦怠、肌肉酸痛等病毒感染癥狀,以及心悸、胸悶、胸痛、氣短等心血管癥狀。此外,還可能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嚴重癥狀。心電圖和實驗室檢查也可能出現異常,如心電圖顯示心律失常,實驗室檢查發現心肌酶水平升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