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 華支睪吸蟲(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俗稱肝吸蟲,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爾各答1例華僑的膽管內發現,1908年在國內證實。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縣西漢古尸和戰國墓古尸體內發現華支睪吸蟲蟲卵,證明本病在我國流行至少2300多年。華支睪吸蟲病幾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亞洲國家。目前我國有26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有本病發生或流行,因不良飲食習慣,我國廣東省感染人數最多,約超過500萬,占全國總感染人數的一半。成蟲寄生于膽道系統內,引起膽道華支睪吸蟲病(chonorchiasis of bile duct),輕者可無癥狀,重者引起膽囊炎、膽管炎、膽道結石、膽道腫瘤以及營養不良及生長發育障礙。
- 是否屬于醫保
- 否
- 別 名
- 肝吸蟲病
- 發病部位
- 肝
- 傳染性
- 有傳染性
- 多發人群
- 無特殊發病群體
- 就診科室
- 肝膽外科 腫瘤科
- 治療費用
- 市三甲醫院約(3000 —— 8000元)
- 治愈率
- 60%
- 治療周期
- 20-30天
- 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
- 相關檢查
- T管造影,經皮經肝膽道造影術,肝功能
- 常用藥品
- 鹽酸左旋咪唑糖漿,阿苯達唑顆粒,吡喹酮片
- 最佳就診時間
- 就診時長
- 復診頻率/治療周期
- 20-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