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可為先天性腎小球、腎小管結構變異所致,也可因后天損傷、感染等造成。
二、發病機制
單純性腎囊腫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雖屬非遺傳性先天性疾病,但Schnlzinger(1994)等發現兩個單純性腎囊腫家族,對其進行基因連鎖分析尚未發現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ADPKD)有關,認為可能存在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單純性腎囊腫。病變多見于腎下極。囊腫起源于腎小管,突出于腎皮質表面,外觀呈藍色,也可位于皮質深層或髓質。一般直徑為1cm以下,也可有3~4cm,個別可達10cm或以上。囊內含無菌清亮琥珀色液體,5%為血性液體。其中約1/3~1/2的病例有囊壁惡性病變。囊壁薄,內襯單層扁平上皮,也有纖維化和鈣化呈雞蛋殼狀。下極囊腫可壓迫輸尿管引起梗阻性積水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