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部創傷一般護理
1.開放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給氧,迅速處理呼吸道梗阻,取出口腔內活動性假牙、碎牙、血塊等異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采用鼻腔或面罩給氧,氧流量4~6L.并做好氣管插管及呼吸機的準備,保持呼吸道暢通。
2.補充血容量:根據休克程度建立2~3條靜脈通路。
宜先用上肢靜脈等大血管,避免關節彎曲處,用較大的靜脈穿刺針或留置針,以便快速輸入液體,首先輸入平衡液,并根據血壓、尿量、CPV調節滴速,晶體液與膠體液的比例為3:1,使其快速恢復血容量,補充功能性細胞外液,又能達到稀釋血液,改進血液動力狀態的目的,有利于氧的輸送。休克復蘇時,快速建立多條靜脈通道,并迅速擴充血容量,對穩定循環起著重要作用。
3.緊急止血:創傷所致的大出血,在短時間內喪失大量血液,直接造成血容量銳減而發生休克,甚至死亡。傷及表面立即用敷料加壓包扎并配合醫生清創、縫合、止血。骨折傷用肢具固定。對于大出血病人,護士應當機立斷,在止血的同時給予快速補液。
4.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嚴重創傷的特點是閉合性與開放性損傷,隱蔽傷容易被忽視,在多發傷的觀察中,應處理好局部與各種創傷聯系起來,防止把注意力過于集中在某些表面現象上。如骨折時只注意骨折而未考慮到大血管及肝脾破裂等。所以在整個搶救過程中,應做好生命體征的監測。不能一味的依靠B超、CT等儀器檢查定論。因為病情是變化的,而儀器的檢查只代表一時的傷情,是靜止的,應根據傷者傷情,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腹穿、胸腔閉式引流、傷口清創縫合等,密切監測血壓、脈搏、尿量、瞳孔等變化,監測血氧飽和度,根據監測結果及時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5.做好術前準備:對有緊急手術指征的病人及時做好采血、心電圖、備皮、藥物試驗等術前準備,通知相關科室做好準備,護送病人進手術室,并做好相應的護理記錄。
6.做好心理護理:嚴重多發傷患者不但隨時可發生危險,又面臨著可能或已經致殘的自我形象改變,他們在軀體和心理上都存在著嚴重的創傷。在搶救過程中不但要重視“急的疾病”還要重視“急的心情”。護士應運用非語言手段,用從容鎮靜的態度、熟練的技術、整潔的儀表、穩重的姿態,給病人以信任和安全感,同時要同情關心病人家屬,主動與其交流,力爭減輕家屬的心理負擔,取得理解和支持,提高急救護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