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鑒別
有些頭圍增大的疾病應與之鑒別。Tay-Sachs病頭圍增大出現較晚,黃斑部有櫻桃紅點可資鑒別。Alexander病也有頭大,但病程與本病征不同可資鑒別。
Tay-Sachs病(Tay-Sachsdisease)指一種與神經鞘脂代謝相關的隱性常染色體遺傳病,因缺乏脂粒酶己糖脫氨酶A導致皮質和小腦的神經細胞及神經軸索內神經節苷脂GM2積聚、沉淀。視網膜神經纖維變性使黃斑區血管脈絡暴露,眼底鏡檢查可見有診斷意義的桃紅色斑點。在出生后6個月內還可有嚴重的智能及精神運動發育紊亂、易激惹、失明、強直性痙攣、驚厥,最終出現去大腦強直并在3歲左右死亡。本病在Ashkenazi猶太人發病率最高。近年來,采用雜合子篩查和分娩前診斷使其發生率有所下降。
髓鞘發育不良性腦白質病(Alexander病):典型的患者發病于1~2歲,出現生長發育停滯,頭部逐漸增大,同時出現抽搐,精神和運動功能退化,不會抬頭、翻身或起坐。全身肌張力增高,并逐漸轉為強痙攣,四肢活動減少而癱瘓。并可伴發腦積水、腦干或周圍神經的損害癥狀。多在起病1~2年死于全身衰竭或呼吸系統并發癥。少年型者起病在6~10歲或以后,主要表現為吞咽困難、發音困難或口齒不清等腦干損害癥狀,并逐漸發生上下肢強痙攣等。頭部不見增大,智能也不受影響。病程較為緩慢,可存活到成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