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丹毒 局部為片狀紅斑,無水腫,邊界清楚,且常有淋巴結、淋巴管炎。有發熱,但全身癥狀相對較輕,不具有壞死性筋膜炎的特征性表現。
2.鏈球菌壞死 由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以皮膚壞死為主,不累及筋膜。早期局部皮膚紅腫,繼而變成暗紅,出現水皰,內含血性漿液和細菌。皮膚壞死后呈干結、類似燒傷的焦痂。
3.細菌協同性壞死 主要是皮膚壞死,很少累及筋膜。致病菌有非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葡萄球菌、專性厭氧菌、變形桿菌和腸桿菌等。病人全身中毒癥狀輕微,但傷口疼痛劇烈,炎癥區中央呈紫紅色硬結,周圍潮紅,中央區壞死后形成潰瘍,皮緣潛行,周圍有散在的小潰瘍。
4.梭菌性肌壞死 是專性厭氧菌的感染,常發生在戰傷、創傷、傷口污染的條件下。早期局部皮膚光亮、緊張、有捻發音,病變可累及肌肉深部。分泌物涂片可檢出革蘭陽性粗大桿菌。肌肉污穢壞死,可有肌紅蛋白尿出現,X線片可發現肌間有游離氣體。
5.非產氣莢膜梭菌性肌壞死 此病由厭氧性鏈球菌或多種厭氧菌引起,較為罕見。誘因與氣性壞疽相似,但病情較輕,傷口內有漿液性膿液,炎癥組織中有局限性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