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膽道閉鎖鑒別
1、新生兒肝炎
本病與新生兒肝炎鑒別最困難。但若把新生兒肝炎誤認為膽管閉鎖而作手術,可使病情惡化。有學者認為,膽道閉鎖與新生兒肝炎可能為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理改變。膽道閉鎖與新生兒肝炎二者早期臨床表現及體征相近,皆表現有黃疸、肝腫大,故兩者鑒別比較困難。但是二者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臨床病變發展過程,并有截然不同的治療方法:前者只能通過早期外科手術,方有可能獲得膽汁引流,可望獲得生存希望;而后者則通過內科藥物治療多能獲得治愈。因此,臨床上對膽道閉鎖早期診斷并與新生兒肝炎作出鑒別,尤為重要。臨床上,需結合病史、查體、實驗室及影像學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方可作出正確判斷。約20%的新生兒肝炎有膽道完全性阻塞階段,梗阻性黃疸的表現,極似膽道閉鎖,但此類患兒肝外膽道大部分正常,很少見脾大。經一般治療,多數4~5個月后,膽道疏通,黃疸逐漸消退,可自然痊愈。所以通過長時間的臨床觀察,可作出鑒別診斷,是先天性膽道閉鎖若能在2個月內行膽道重建手術,可獲得良好的膽汁引流效果;超過3個月肝臟由于膽汁性肝硬化已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傷,即使手術,效果也不佳,因此早期鑒別診斷十分重要。
2.新生兒溶血癥
此癥早期與膽道閉鎖相似,有黃疸、肝脾腫大等,但患兒有嚴重貧血表現,末梢血象大量核紅細胞,隨病兒長大,血象多自行恢復正常。新生兒溶血癥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后24小時內或第二天, 且逐漸加重,持續一個月或更長,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為溶血性貧血,肝脾大,母嬰血型不合,嚴重者并發膽紅素腦病。
3.新生兒哺乳性黃疸
病因為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的活力受到母乳中某些物質的抑制,一般于出生后4~7天黃疸加重,2~3周最深,血膽紅素可達15~25mg/dl,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停乳后2~4天高膽紅素血癥迅速消退,本病臨床上無肝脾腫大及灰白便。
4.先天性膽總管囊腫
本病為黃疸、腹部包塊,灰白色糞便,但黃疸為間歇性,B超可探及液平腫塊。
5.新生兒敗血癥
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后3~4天或更晚,持續1-2周,或更長。早期非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晚期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溶血性,晚期并肝細胞性,感染中毒癥狀。
此外,肝外膽道附近的腫物或膽總管下端淋巴結腫大,可以壓迫膽道引起梗阻性黃疸;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環狀胰腺及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等亦可引起梗阻性黃疸,也應與感染性黃疸和酶代謝異常所致的黃疸相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