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膽道閉鎖癥狀
漸進性黃疸,鞏膜黃染是最早的體征,黃疸可出現在出生后不久或1個月內,亦有在生理性黃疸消退1~2周后,本應逐漸消退,反而呈進行性加重,隨著黃疸的加重,糞便由正常黃色變淡以至白陶土色,有時由白陶土色又轉為淡黃色,這是由于血液膽色素濃度過高膽色素通過腸壁滲入腸腔,使糞便著色,尿色加深,猶如濃茶色。
最初3個月患兒營養發育,身高和體重無明顯變化,3個月后發育減緩,營養欠佳,精神萎靡,貧血,5~6個月后因膽道梗阻,脂肪吸收障礙,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全身狀態迅速惡化,維生素A缺乏引起眼干,指甲畸形,皮膚干燥缺乏彈性;維生素D缺乏引起維生素D缺乏病,抽搐;維生素K缺乏,血清凝血酶減少,出現皮下淤血及鼻出血等現象;易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及腹瀉。
體檢可見腹部膨脹,肝臟腫大,表面光滑,質地堅硬,邊緣圓鈍;晚期肝內淤膽,肝纖維變性,膽汁性肝硬化,可出現脾大,腹壁靜脈曲張和腹水等門脈高壓癥狀,最后導致肝功能衰竭,肝性腦病常是本病死亡的直接原因,如不能手術重建膽道,一般生存期為1年。
膽道閉鎖的主要癥狀是持續性黃疸,陶土色糞便,濃茶樣尿和肝脾腫大,晚期可表現為膽汁性肝硬化,腹水,腹壁靜脈曲張和嚴重的凝血障礙,個別患兒由于肝內生成“血管舒張物質”,使肺循環與體循環短路開放,而出現發紺及杵狀指。
膽管閉鎖的早期診斷仍十分困難,所使用的診斷方法形式繁多,手段各異,均需結合臨床及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分析,輔以核素檢查,膽道造影及肝穿刺活檢,對診斷困難者主張早期手術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