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缺鐵性貧血檢查
一】血象: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均降低,特別是血紅蛋白。
紅細胞:壓積相應地減少,平均體積(MCV)小于80fl,平均血紅蛋白(MCH)低于26pg,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低于0.30。
涂片中紅細胞變小,染色淺,中間透亮區(qū)加大。重癥病例,紅細胞可能呈環(huán)形。脆性降低,周圍血象中很少見到有核紅細胞。
普賴斯-瓊司曲線左移,且基底加寬。
網(wǎng)絡紅細胞百分數(shù)正常,絕對值低于正常。
白細胞在嚴重病中,數(shù)量減低,同時出現(xiàn)淋巴細胞相對增高。
血小板在嚴重病例中可稍降低,但極少達到引起出血的程度。
二】生化檢驗:
缺鐵時,肝臟和骨髓中的鐵蛋白與含鐵血黃素含量減少。之后血清鐵蛋白減少,降低至10ng/ml以下可出現(xiàn)生化或臨床方面的缺鐵現(xiàn)象。
此后血清鐵下降至50μg/dl以下,血清鐵結(jié)合力增至350μg/dl以上,運鐵蛋白飽和度降至15%以下,血紅蛋白的合成減少,紅細胞游離原卟啉堆積可高至60μg/dl全血。
嬰幼兒時期紅細胞游離原卟啉與血紅蛋白比值的增加(FEP/Hgb),對于診斷缺鐵性貧血較運鐵蛋白飽降低更有意義。
比值>3μg/g則考慮為異常,若在5.5~17.5μg/g之間,排除鉛中毒后,即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三】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現(xiàn)象,骨髓細胞計數(shù)稍增,巨核細胞數(shù)正常。
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的比例降低,紅細胞增生旺盛。
中幼紅細胞及免幼紅細胞均增加,特別是中幼紅細胞增加的更為明顯。
四】其他檢查:
B超可發(fā)現(xiàn)肝脾腫大、心臟擴大。
有慢性腸道失血,大便潛血陽性。
并發(fā)肺部感染時,X線胸片可見炎性陰影,心臟可擴大。
病情嚴重、病程長的,顱骨X線片可見有如血紅蛋白病的輻射樣條紋改變。